1、分析市場行情
關注價格行情,留意各大報價網站上原材料及紙品的價格波動以及市場供給關系,考慮買進的產品能否適應市場的應用、市場應用的范圍有多大、要用到什么地方等。否則市場分析不到位,別說賺錢,連本都賠了。
2、關注產品產量是否平衡
對于采購而言,除了要分析市場形勢,還要看產品產量是否平衡。
3、正確解讀相關政策
有時候市場分析做的很到位,原材料產量也較為穩定,但是如果一夜之間國家出臺了某項環保政策要求停產或是限產,就會導致所有的資本市場集中購買該產品。作為貿易商、采購員,不單單是要分析市場行情,還要看國家及政策的走向,近期的原材料漲價很大因素都是國家政策導向引起。
關注國家新政策,如關注兩會的動向,新任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最近在兩會上便指出控制產能,談到控制,用戶就會覺得價格還會繼續上漲,便進行備貨,使得原本3天的庫存變成了半個月的庫存。
因此推動國內原材料的價格上漲的不在于市場因素,而是如環保、產能壓縮等國家政策以及資本市場的推動。
4、了解產品構成
了解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用的原料、輔料,產品的成本構成等。只有知道產品的成本構成,才能知道成本是怎么來的,即使價格有波動也很容易找到其中的原因。比如漲價,要弄明白是全國性漲價還是區域性漲價,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貨。針對區域的需求進行采購,買到質優價廉的,就有競爭力,如果買到成本高的,賣出去就只能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