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百科:宣紙是中國書畫藝術的重要載體,其制作技藝被譽為世界手工造紙技藝的“活化石”。“宣紙制作技藝”于2009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舊唐書》中曾記載:唐天寶年間,在全國各地運到京城長安的進貢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紙、筆”等貢品,這說明當時宣城郡已生產紙、筆。《新唐書》也載宣州宣城郡土貢有“紙、筆”等物。
“宣紙”二字連用,作為一個表示紙張的專有名詞出現,始于唐代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記》。其卷二中云:“江東地潤無塵,人多精藝,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這種所謂“宣紙”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為原料生產出來的紙張,而是“好事家”“用法蠟之”以后才可用的其他種類的皮紙。這說明:唐代“宣紙”是宣州地區所產高級紙張的總稱,這是以產地而稱的“宣紙”。
唐代宣州雖有“紙、筆”之貢,但不能將這種當時的優質紙張與后來的“宣紙”視為等同,因為原料不同;唐代起已有“宣紙”之名,但其時是取地名命名,泛指宣城所產之紙;從造紙技術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唐代尚未見有以青檀皮為原料的“宣紙”。但不可否認,當時宣州已經產出名紙,以地名命名的“宣紙”就此產生了。
元明之際起,“宣紙”開始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為主要原料并一直延續至今,產地也由小嶺傳播到涇縣及其周邊地區,國內少數地方也曾在原產地技術人員指導下生產過仿宣,但皆因無法滿足生產“宣紙”的所有條件,產品質量難與正宗“宣紙”相比。我們今天所謂正宗“宣紙”,就是采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并利用當地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流程和獨特配方,在嚴密的技術監控下生產的,具有潤墨性、耐久性、抗腐性兼具的獨特性能,主要供書畫、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級藝術紙張。
紙引未來是造紙、印刷、包裝行業的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集行業資訊、在線交易、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為一體的產業鏈B2B平臺。幫助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幫助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抬升企業利潤空間;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高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