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百科:磁青紙的出現,據考據應與佛教的寫經需求有關,由于磁青紙是種極其深藍色的紙張,有種靜謐、意象深遠的特質,最適合用于書寫內容深奧、哲理性強的經典,可彰顯經典的莊嚴肅穆。
古代寫經紙依書寫顏料不同大致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以黑墨書寫在白色、米黃色或黃色的寫經紙上,如敦煌寫經紙、硬黃紙,以及著名的金粟山藏經箋等。
第二種則是以金銀泥書寫,紙張為深藍或黑色,例如故宮博物院所珍藏的清貝葉式泥金藏文《甘珠爾》、西藏布達拉宮的八寶七彩《丹珠爾》、明朝宣德貢箋羊腦箋以及磁青紙。
磁青紙的藍色來自于靛青,《荀子勸學》中所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第一個青字,指的就是靛青,而藍則是用于制作靛青的染料植物統稱,在古代許多染料植物中,藍不僅應用最多,用量也是最多的一種,東周末期的楚國還設有專職管理靛青生產的職官「藍尹」。
根據現代植物學分類,可生產靛青的藍靛植物大致可分為4類,而中國古代磁青紙的靛青來源,應該是生長在長江沿岸的蓼藍,這種植物遠從《詩經》里就有記載,其莖葉中含有木藍素,經由長期發酵,由糖與稀酸作用游離出酚后縮合成靛,這種提煉制取靛藍的過程被稱為制靛或制藍。
至于磁青紙的特色,明朝屠隆的《考盤余事》與項子京《蕉窗九錄》里都提到過“有磁青紙,如段素,堅韌可寶”,說明這種紙是種強韌的紙。不過,紙的韌性應該與制紙使用的纖維種類有關,與藍靛染料沒有直接關聯。
此外,明朝沈榜《宛署雜記》中記載,明萬歷20年(公元1592年)時,磁青紙值一錢銀子,而當時一錢銀子可買2瓶燒酒,不然就是白面10斤或鐵釘5斤,而且比起一般紙張都以100張計價相比,磁青紙可說是當時最貴的紙了,往往成為王侯公卿、富商巨賈、文人名士所收藏的“頂級”寫經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