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杰出的發明創造。
早期,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述歷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如羊皮)來書寫文字;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書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所閱讀的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于書寫。到了漢代,由于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一紙被發明出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公元105年(東漢元興元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并通過潛心研究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作為原料進行造紙。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關于蔡倫發明造紙術,據《后漢書·蔡倫傳》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鎌者,謂之為紙。締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后世遂尊他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如«后漢書»中記載:“倫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公元1o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焉,故天下咸稱'禁1候紙'。”
公元105年發明造紙術后,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他地區傳播。蔡倫被対到陜西洋縣為龍亭候,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并逐漸傳向四川。據蔡倫家鄉湖南未陽的民間傳說,蔡倫生前也向家鄉傳授過造紙術。東漢末年山東造紙業比較發達,出過東來縣(今被·縣)的造紙能手左伯。另外,紙和造紙術通過絲綢之路也先后傳向北方各少數民族地區。
造紙術到公元7世紀初期(隋末唐初)開始東傳到朝鮮、日本;8世紀西傳入撒馬爾罕,就是后來的阿拉伯,接著又傳入巴格達;10世紀傳到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埃及的開羅和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14世紀傳到意大利,意大利的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紙廠,成為歐洲造紙術傳播的重要基地,從那里在傳入到德國、英國;16世紀傳入俄國、荷蘭;17世紀傳到美國;19世紀傳入加拿大。造紙術的發明與傳播,使文字的載體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識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實現,從而極大地推動世界文化、科技、經濟的發展。
盡管造紙術發明于中國,并且我國的造紙業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由于我國封建社會歷史太長,手工工藝與應用技術的發展未能上升到機械化生產的水平,長期以來僅僅利用水碓等簡單水利機械造紙。而在17到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解放了生產力,隨之而來的產業革命已將手工造紙推向全面機械化階段,使西方的造紙工業超過了發明造紙術的中國。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才成批建設了大型機制紙廠,逐步形成了基本自給的造紙工業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紙張新品種和產量都在大幅度的增長,據中國造紙協會調查,2003年全國紙及紙板產量4300萬噸,較2002年的3780萬噸增長了13.76%;二根據中國2011中國造紙年鑒,2010年全國紙及紙板產量9270萬噸,比2005念得5600萬噸增長65.5%,年平均增長10.6%。
我國的制漿原料,尚以草類等非木材原料為主,逐步增加木材比重是我國造紙工業的原料方針。我國造紙工業原料方針是:“中國造紙原料結構是轉向以木材為主要原料,逐步形成以木材纖維為主,擴大廢紙回收利用,科學合理使用非木材纖維的多元化原料結構。”國務院2002年2月又公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十一五”期間造紙行業認真貫徹落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調整造紙工業原料結構、降低水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草漿生產線,是有條件地地區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制造工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大力推進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加強國內廢紙回收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大力推進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加強國內廢紙回收利用和關停落后草漿生產線,提高了國內木漿和廢紙的供給能力,使原料結構有所調整。2005-2010年,木漿用量由1130萬噸增至1859萬噸,木漿占總用漿量的22%,其中,國產木漿用量有371萬噸提高到708萬噸,占總用漿量的8.4%;廢紙漿由2810萬噸增至5305萬噸,占總用漿量的54.0%提升至62.7%;其中國產廢紙漿由1448萬噸增至3213萬噸,占總用漿量的比例有27.8%提升至38.0%;非木漿總量基本不變,由1260萬噸略上升至1297萬噸,占總用量的比例則由24.3%降至15..3%。因此,中華民族不僅有理由為造紙術的發明而驕傲,也完全有理由為六十多年求持別是近十幾年來造紙工業的發展而歡欣。雖然日前我國造紙業的技術裝備備、品種和質量等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但是在不遠的將來,我國應該能夠成振造紙術發明之邦的神威。
另外,曽經有人提出在東漢之前的西漢就已經發明了紙的觀點,國外也曽有人聲稱發明造紙術的國家不是中國。這些觀點是缺乏根據的,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觀點。
1987年9月11日,中國造紙學會在北京科技會堂舉行紀念蔡倫發明造紙術1882周年大會。據《紙和造紙》雜志刊登的大會通訊記載,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協名譽主席、政協副主席周培源和中國造紙學會理事長王毅之作了重要發言。會上,周培源說,“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公元105年,東漢蔡倫造紙術的發明,為推動人類歷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在我國的歷史文獻上,而且在國際文化界中早有定論”,“決不可輕率地貶低蔡倫和修改歷史”。
針對企圖否定蔡倫是造紙術發明人、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造紙的發明國的歪風,1990年8月18日一22日在比利時南部城市馬爾梅迪舉行的國際造紙歷史協會第2o屆代表大會一致認定,蔡倫是造紙術的偉大發明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造紙術的發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