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線的產生與油墨粘度有著直接的關系。
實際生產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產生刀線,這類刀線在印品上大致呈現兩種形式。
第一種的刀線呈微細的流絲狀,一般不會拖太長,而是間斷性地出現在印品上,微細流絲狀刀線的起始點大多靠近印刷圖案,而且刀線的起始點處一般都比未端粗大一些,在實際生產中若不仔細觀察,這種微細的流絲狀刀線很容易被忽略。
這種流絲狀的刀線往往是造成質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必須引起重視。解決這種流絲狀刀線的方法有好幾種,這也是印刷員工常用的方法,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a.將一把寬125px、長375px、厚140um的軟刀片研磨得非常光滑,在出現刀線處輕挑一下,正常情況下,這種微小的流絲狀刀線會得到改善的。
這種操作一般在機器運轉情況下完成,這就要求必須熟悉操作工來完成,以免容易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b.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則是向油墨中加入適量的相適應的溶劑,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后,細小的流絲狀刀線一般都會消除。
這是因為,溶劑加入后油墨粘度降低,流動度相應提高的原故,所以細小的流絲狀刀線與流動度變差也相關,這一點須注意。
第二種刀線是以印刷圖案為起始點,但刀線集中,而且比較粗糙,并且很有規律地出現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還要延續到下一色,這種刀線容易被發現。
出現這種刀線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網點轉移不良,油墨內助劑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遭到破壞,特別是當溫度過高時,油墨表面會形成一層薄薄的干固層,時間長了印版與刮墨刀之間積累的墨層就會將刮墨刀頂起,從而產生這種刀線謀。
解決這種刀線方法是,首先調整刮墨刀角度,一般情況下,刮墨刀與印版之間的角度為60°,但有些時候可將刮刀與印版的角度增大到65°左右,這樣刮墨刀的壓力也相應增大了。同時向粘度高的油墨中加入適量的相應應的添加劑或溶劑,以降低油墨的粘度,增加油墨的流動性。
加溶劑時應隨溶劑的走向對油墨進行攪拌,另外一種解決方法則是在油墨槽中放入攪拌;輥,隨著版筒的旋轉、攪拌輥也相應旋轉。有防止油墨表面結層,也是降低刀線產生的一種方法。
以上兩個解決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在無特殊情況下的時候,上述集中的粗細不一的刀線將會得到有效遏制,必須說明一點刮墨刀的角度不宜增加太大,以防損傷牌滾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