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清明,是中國人追思懷古的傳統節日。祭祀是每年清明最重要的事情,與踏青掃墓、燃燒紙火等傳統祭祀方式相比,用鮮花代替紙火,用電子網絡、制作信件、點播歌曲等別樣的新式文明祭祀、安全祭祀、生態祭祀的觀念逐步在社會中蔚然成風。今年清明祭祀期間,記者走訪多地,了解到了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文明祭祀現狀與改變。
一、“時空信箱”投遞思念
文明祭祀,用一束鮮花懷念故人。近幾日,走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很多市民手捧白色或黃色的菊花。3月30日,記者在西部花市走訪中了解到,作為甘肅省最大的鮮切花市場,臨近清明節前半個多月,這里售賣的花材就以菊花為主了。不少市民來此選購菊花緬懷親人。除了蘭州本地銷售以外,每天從這里發往省內各地的菊花數量也非常可觀,達到了一年當中的最高峰。其中一家花店的店主薛艷萍告訴記者:“春分一過,迎來了祭祀的高峰期,每天來買菊花的人絡繹不絕,較之往年以出售菊花花束為主的,現在也根據需要,增添了多款祭祀花籃。”在西部花市里,可以說是黃白兩色菊花的花海,每家店里都是成桶擺放著待售的菊花,以及款式多樣的祭祀花籃。家住城關區的孫先生在選購了一束菊花后告訴記者:“近三四年,我每年清明祭祀前都會來花市買一束菊花,用鮮花來祭奠故人。何況現在也提倡文明祭祀,雖然我已是中年,以前更多的是用傳統的方式來祭祀,但是現在,用鮮花這樣新的祭祀方式也能夠接受。”
一段話、一封信、一縷思念,被寫在紙上投入“時空信箱”,希望逝者能感受到這份思念;一只鴿子、一盞酥油燈、一份祝福,緩緩飛向天空,祈福逝者安寧生者幸福;一支筆、一面墻,一絲牽掛,寄予故人聆聽自己的心聲。這個清明節,記者了解到,除了鮮花祭祀外,蘭州市殯儀館還設立了“時空信箱”“放生祈福”“追思寄語墻”等別樣祭祀,借以倡導文明、環保、低碳新風尚。
3月30日,記者在蘭州市殯儀館看到,不少市民都手捧鮮花前往祭奠區,在“時空信箱”前,10歲小男孩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用稚嫩的筆跡在時空信箋上寫下了一段相思寄語。“爺爺,我們很想念你,希望你在那個世界過得幸福!”小男孩將寫好的信認真地裝進信封,投進“時空信箱”。小男孩的爸爸李先生說,“父親去世3年了,第一次帶兒子以這種方式表達對爺爺的思念。這種形式不但文明而且非常環保。”
在放生廣場,年輕小伙王翔輕輕捧著一支灰白色的鴿子并將它放生,他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倡導文明祭掃,所以今天選擇了這種放生祈福的方式,鴿子的寓意是平安和吉祥,希望逝去的母親能夠感受到我這份思念和牽掛。”人們在以各種形式祭奠親人的時候,還有一群人為了平安清明而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二、城區設置祭祀限定區域
在蘭州臥龍崗公墓,記者看到前來祭祀的市民、車輛有很多。很多市民選擇步行上山,既迎春踏青鍛煉了身體,還和家人一起團聚緬懷親人。在公墓區,幾乎每一家前來祭祀的人們手中都有一束菊花。人們多以鮮花、默哀等形式,只有較少數量的人們選擇傳統的祭祀方式。家住雙城門的張蕾女士告訴記者:“為了避免燒紙帶來的火災等安全隱患,在臥龍崗公墓區,選擇傳統燒紙的市民在指定區域集中燃燒,燃燒祭祀結束后,專人管理,立即打掃清理,消除安全隱患,保證環境衛生。我們來祭祀掃墓,也尊重和配合管理,用鮮花來寄托我們的情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人、車同時上山,既要保證大家的出行安全,又要做到交通井然有序,不堵塞不滯留,沿路增加了安保工作人員,指揮交通疏導,確保平安清明。根據市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介紹,“燒紙既污染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這與祈福健康的理念背道而馳。如今,雖然燒紙祭祖的觀念依然存在,但是經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文明祭掃宣傳活動,市民接受文明祭掃的百分比正在逐年上升。”
除了在各大公墓區祭祀以外,城關區政府為確保清明祭祀活動安全文明有序開展,按就近原則在全區設置了480個祭祀限定區域,市民按要求在限定區域內從事祭祀活動,培養安全祭祀、文明祭祀的習慣。記者走訪了白銀路、酒泉路、鐵路東村等街道社區,發現轄區內祭祀限定區域干凈整潔,沒有明顯的燃燒痕跡。尤其是在正寧路,在往年的清明,這里是附近居民集中祭祀的地方,而今年,正寧路也規劃了一塊空地為祭祀限定區域,不再整街進行祭祀。負責該街道衛生的環衛工告訴記者:“今年在這條路上祭祀的人們和往年相比,雖然每天都有,但數量驟減,每天最多也就三四家,而且都在限定的區域內燒紙。”
又是一年清明時,多一束鮮花,少一處燃燒,思念不會少。提倡文明綠色、生態安全的祭祀方式,讓清明更加清潔,讓環境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