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最近,各地教育部門減負新規頻頻出臺:浙江省“減負令”除延遲到校時間外,部分地區還試行“中學生做功課至晚上10點可以選擇不做”“小學生晚上9點可以不做”。
長期以來,中小學生睡眠不足,一直是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減負的大背景下,杭州市上城區和拱墅區的教育主管部門下發文件,規定超過晚上10點或9點,中小學生“可以選擇不做”或“可以不做”,既是對減負的積極呼應,也是一種飽含善意的探索嘗試。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兩區教育局出臺新政,其目的是減少低水平的重復訓練,從而保證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從控制學生的作業時間入手,貌似抓到了點子上,但這紙“減負令”能不能從紙上落到地上,筆者覺得還真不能太過樂觀。
其實,原因很簡單。超過9點或10點后,寫還是不寫未完成的作業,中小學生幾乎是沒有話語權的,關鍵要看家長是個什么態度。如果家長發自內心支持,當然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反之,如果家長不愿配合,或者表面配合,這項善政必將大打折扣。果真如此,讓孩子多睡一會兒就會淪為紙上福利。
何況,學生課業負擔繁重,不止來自于老師一方的壓力,課外輔導班才是真正的大頭。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的指導意見,對公辦學校能夠發揮震懾,對課外輔導班很難形成約束。如此語境下,家長會不會借機給孩子加餐,恐怕還得打個大大地問號。畢竟,很多父母都深陷起跑線的焦慮中無法自拔。
孩子挑燈夜戰,既辛苦又傷身。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卻不得不逼著孩子熬夜刷題,也有自己的苦衷。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分數依舊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自己的孩子早早睡了,別人的孩子仍在學習,哪個父母能淡定得住。而且,一步落后會不會引發步步落后連鎖反應,甚至滿盤皆輸的后果,又有幾個父母愿意拿孩子未來去賭一把。
由此可見,把時間還給孩子,單靠一紙指導意見很難奏效。技術手段調整不過是揚湯止沸,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才是釜底抽薪之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為人盡其才提供不同渠道,為人生出彩創造平等機會,才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與此同時,我們更希望家長盡快走出熬夜等于勤奮的誤區,不要太在意起跑線上的一時輸贏。說到底,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是他們一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