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調查動機
最近一段時間,兩個信息讓快遞包裝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一個信息來源于國家郵政局對快遞包裝的統計——2016年快遞業消耗塑料袋約68億個、包裝箱37億個;一個信息則是《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期間收到的建議——強制使用環保材料。這兩個信息都直指一個問題,當前快遞過度包裝嚴重,由此帶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
快遞過度包裝不是新話題,但是,在社會呼吁多時的情況下,過度包裝問題為何難以得到解決?小編就此展開了調查。
近日,國家郵政局在2017中國快遞“最后一公里”峰會上正式發布2017年《中國快遞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312.8億件,67%以上使用了電子面單,共消耗編織袋約32億條、塑料袋約68億個、包裝箱37億個以及3.3億卷膠帶。膠帶仍是快遞包裝中最常見的耗材。不過,與2016年相比,單個快件使用封裝膠帶量同比減少25%,2016年全年節約封裝膠帶64億米,塑料袋總使用量也同比減少17.76%。
盡管膠帶和塑料袋的使用量均有所減少,但快遞過度包裝的問題依然是當前環保工作中面臨的一大難題。
全方位包裝應對野蠻分揀
一家大型快遞公司在江西省南昌市的快遞負責人周明告訴小編,快遞包裝過度是一個很難改變的現狀。
“很多時候,我們也不想用幾個盒子、幾層膠帶包裝一個快遞,但是沒辦法,顧客有要求,顧客就是上帝啊。很多顧客覺得用一個盒子不安全,不用防沖擊泡沫就不踏實。我記得有一次幫顧客郵寄一盒茶葉,包裝完之后重了一倍,這就是赤裸裸的浪費。”周明說。
“之前我加盟了另外一家快遞公司,這家公司不是很出名。他們要求對包裹進行全方位包裝,包裹里幾乎是真空狀態。我當時就納悶,為什么要包這么嚴實?后來我才發現,他們轉運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是直接亂丟包裹,從幾米高的地方分揀丟下來,有一些包裝不好的玻璃制品直接碎在現場,也沒人管。我覺得這樣太不負責了。”周明說,“現在都提倡簡易包裝,特別是生鮮產品,超市里怎么裝,我這里就怎么裝,不會添加任何多余的包裝材料。”
隨后,小編又來到另一家快遞公司的集散中心。小編看到,集散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小包裹都是采取直接拋、丟的方式進行分揀,較大的包裹則是采取踢、推的方式。
現場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小編,每天的快遞量很大,但是集散中心工作人員少,所以很多情況下為了保證所謂的“不誤事”,只能采取暴力分揀的辦法。
“我們這樣還算好的了,每年‘雙十一’期間,集散中心還會雇一些臨時工作人員,他們有的還直接拆包裝,看看里面是什么。”這名工作人員說。
工作人員還告訴小編:“當時我們也擔心會把包裹里的東西摔碎,但是現在的包裹越來越結實,我們也沒有考慮過這方面,誰不想早點干完早點休息啊。”
塞填充物避免破損引糾紛
李林是一家快遞企業某地區的負責人,進入快遞行業已經8年了。
“我們現在會向顧客回收一些包裝盒、包裝箱,按大小給顧客付錢。有些能夠當面拆封的快遞,我們會建議顧客拆完后把快遞包裝箱賣給我們,可以做到二次利用。”李林指了指房間一角的一堆快遞箱說,“除非是寄件人特別要求,否則我們都是免費給顧客包裝,箱子膠帶都不要錢。有些大的紙箱在網上都得賣4元至5元一個,特別劃不來。”
有些時候,快遞公司給快遞包裝得“嚴實”也是出于實際需要考慮。
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地區的一名快遞員告訴小編,如果是一些易碎品,自己通常會往里面放填充物,不然損害了快遞物品就有些麻煩。
這名快遞員向小編回憶,“有一次顧客寄了一箱東西,從豐臺那邊寄過來的。但是發貨點在包裝時沒有進行填充,運到這邊之后發現已經漏了。剛開始我聞著味道挺大,不知道是什么東西,趕緊給收件人打電話。收件人來了之后當著我的面拆開了包裝,發現是一箱啤酒,已經碎了好幾瓶”。
“如果我收取這樣的物品,一定會塞入填充物的,但是收寄點在收這箱啤酒時沒有這樣做。收件人當時不太高興,說我們應該承擔責任,我只能反復解釋。好在啤酒并不是很貴,最后就不了了之。如果收件人較真的話,責任認定、賠償還是比較麻煩的事情。所以,包裝得嚴實一點可以避免很多麻煩。”這名快遞員說。
正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快遞傾向于過度包裝,由此產生的包裝廢棄物也比較多。
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西里的一名保潔員告訴小編,他每天能收集到很多快遞紙盒子。
“我收到的都是些小盒子,大的紙箱子都被業主留著裝東西,不會扔出來。但是我每天都能清理到很多包裝泡沫、防沖擊氣墊、包裝袋,這些東西賣不了錢,只能都清理到垃圾桶里,如果能找到有用的,我自己也會留著。”這名保潔員說。
北京市朝陽區西壩河中里居民王瑛是名網購達人,她覺得拆快遞包裝是一件比較有“快感”的事。“把包裝一層層地拆開,看到自己心儀的東西,心里還是挺高興的。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快遞包裝得太多了。我上次買了一塊砧板,可能因為是進口商品的原因,包得里三層外三層。但是站在顧客的角度說,商家過度包裝不見得是壞事,反而不少人可能會認為商家細心、負責。”王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