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新京報報道,“限塑令”不僅在超市和市場幾近形同虛設,隨著外賣及快遞業迅猛發展,承擔大部分包裝功能的“塑料”迅速成為“香餑餑”,成了擺在“限塑令”面前的新難題。
對此,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呼吁,國家應制定外賣塑料餐盒執行標準,通過準入機制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
人民日報發聲:“限塑令”別淪為“賣塑令”
這就意味著,趁著這股環保風,紙制品的春天要到了!
紙漿餐具的優勢
該產品主要原料大多數采用一年生草本植物纖維漿,如蘆葦、蔗渣、麥草、稻草、棉秸等,竹子、木片也可利用,此類原料來源廣泛,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且生產所采用工藝技術簡練、實用、建設投資省、周期短,該產品與塑料餐具對比,具有無味、無毒、阻油抗水、耐熱、易回收、可再生利用、可自行降解、源于自然、歸于自然等特點,能適應時代要求和市場需要,是EPS類餐具首選替代品,也是消滅“白色污染”有效途徑之一,其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國家環保政策決定其產品發展
塑料制品進入日常生活領域曾經給人們帶來不少方便,然而隨著時代進步和人類認識深化,EPS類產品也出現嚴重弊端,根據有關專家告誡,一噸塑料垃圾的直接、間接處理費用是其原價值的10倍以上。因此國際社會對此日益重視,在許多國家先后以立法形式確定環保措施,并從政策、技術發展、理論與企業及消費者之間協作關系等方面促進環保工作實施。我國作為《蒙特利爾議定書》簽字國之一,已就保護人類環境向世界作出了莊嚴承諾,在減少塑料垃圾對人類環境危害,推行無污染型替代品工作中,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理應走在世界前列,而紙漿制品領域作為國內最先進入環保領域的行業之一,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
需求量極大,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調查,我國每年在鐵路上及各大城市和旅游點上需要快餐用具約100億只以上,方便面生產廠家需要各種面碗約50億只左右,各大城市需要凈菜盤碟等約20億只左右,現有建成生產線生產能力只有40億只(件)左右,其生產能力約占總需求的25%左右,因此極具發展潛力。令人欣慰的是,盡管我國產品發展和設備開發較遲,迄今為止,在紙漿餐具生產這個領域,我國目前生產技術水平仍居世界前列,這也為紙漿餐具制品走向世界,開拓世界市場,都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產品回收可為工業品包裝提供極為廉價原料
按全國需用量170億只(件)回收60%來測算,每年可回收產品100億只(件),折合紙漿約20萬噸,若以回收一只0 1 03元/只計算,回收一噸紙合漿成本不會超過1500元,而前期處理可用紙廠現成碎漿設備和洗漿循環用水,于環境于資源都不造成危害,生產出來紙漿可以用來生產工業品包裝材料,但紙廠若制成一噸質量大致相同漿成本無論如何不會低于2500元,從這個角度出發,可為工業品包裝材料提供極為廉價原料,又可增加就業渠道,不論從環保出發,還是從經濟利益考慮,總會有人愿意從事回收工作,這樣紙餐合制品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