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8月18日,在云南西雙版納,傣族村婦造了3米X6米的手工紙,一張能賣到300元。此種農村婦女自主創業的模式十分可觀。
勐海縣勐混鎮曼召村里,一位傣族婦女在手工制作一張2米x5米的大紙,據這位婦女介紹,這么大的一張手工傣紙要賣200元,目前村里能制作的最大的紙是3米x6米的,一張要賣到300元,這么大的手工傣紙,主要用于書畫和房間墻壁的裝修裝飾。據了解,曼召村傳統手工造紙工藝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造紙原料十分獨特,只用“構樹”的樹皮,制作過程中不添加化學品。
村里的婦女在忙碌著手工造紙。曼召村的造紙工藝保留了浸泡、蒸發、搗漿、澆紙、曬紙的5步流程、11道工序。經專家考證和推測,傣族手工造紙方法與漢晉時期的造紙術十分相似。2006年,傣族手工造紙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構皮紙生產過程:新鮮構樹皮要清洗,干樹皮除了清洗還要先泡水,進行軟化;把樹皮放在鍋里煮四五個小時,且要拌入適量的火灰或堿;將煮好的樹皮進行漂洗、磨細,用木槌捶成紙漿;將適量的紙漿放入水池中,用力攪拌均勻;將帶有紗網的紙模放入水池中,紙漿均勻分布以后撈起;濾完水后,把紙模放在陽光下晾曬;紙模晾至半干以后,需要進行平整;待紙完全干后,從模具上揭下紙張,一張構皮紙就制成了。
婦女在平整2米x5米的大紙,這么大的一張紙一張賣到200元。曼召村189戶人家,有157戶從事傣族傳統手工造紙。走進曼召村,就走進了紙的世界。每家每戶,院內門前,到處擺滿了紙模。作坊式的生產帶著古老的氣息,沒有機器轟鳴,沒有流水線。所有的程序都要親手完成。
一家村民院子內堆放的造紙原料及傣紙制作的普洱茶包裝袋,就了解,曼召村的構皮紙,90%以上都被買去包裝普洱茶了。上世紀40年代初,佛海茶廠(勐海茶廠的前身)建成,選用了曼召村手工生產的構皮紙作為普洱茶包裝紙。此后,越來越多的茶商仿效這一做法。
2003年以前,普洱茶銷量較小,對綿紙的需求不大,那時候曼召村只有兩三家人從事傳統手工紙生產。2003年以后,普洱茶銷量呈爆發式增長,對綿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曼召村人看到商機后,紛紛加入手工生產構皮紙的古老行業。一些人還專門到泰國去學習。他們發現,泰國人生產手工紙的方法,和曼召村祖輩傳下來的方法差不多。
近10年來,普洱茶之鄉——勐海的茶葉深加工企業不斷增加。當地政府統計,2010年,勐海注冊的茶葉精制企業達到118家,生產以普洱茶為主的精制茶2.2萬噸,實現茶葉總產值13.1億元。其中勐海茶廠生產成品茶6000噸,實現產值5.6億元。勐海,成為了中國普洱茶第一大縣。巨大的普洱茶市場,大大帶動了傣族傳統手工造紙的發展。
航拍曼召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手工造傣紙。由于這種紙張韌性強,不含化學物質,而且質感很獨特,受到市場的歡迎,現在主要用來做茶葉包裝、制作紙傘和畫冊等工藝品。據了解,曼召村的手工紙年銷1000多萬張。2011年10月,村里還專門成立了“曼召傣族傳統手工造紙合作社”,在村干部帶領下主動開拓市場。
如果可以發揚出去,這將是分外有益的。
如果可以發揚出去,這將是分外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