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紙業新聞 ? 正文

棠岙古法造紙:500年薪火不絕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30??來源:www.xfzzn.com??作者:紙引未來產業鏈B2B平臺??瀏覽次數:464
核心提示:如今,棠岙手工造紙已是寧波市級“非遺”項目,并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東亞紙張保護方法與紙張制造傳統”項目地之一。袁建增說,盡管他們幾個兄弟姐妹繼承了父親的手藝,但古法造紙依舊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
   紙引未來訊,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自東漢以來,延續至今近2000年。隨著現代科技快速發展,傳統紙張制造面臨著巨大挑戰。
 
  在奉化蕭王廟街道棠岙村,袁恒通老人堅持古法造紙60余年,守護著這門瀕臨滅絕的老手藝。
 
  袁家的造紙作坊坐落在一條溪流旁邊,地方不大,分成打紙漿、烘紙房、抄紙棚三個區域。每年初夏,正是采購新鮮苦竹趕制原料的時節。幾名工人把一捆捆剖好的竹片投入院落外的大缸里進行長時間熬煮。從一棵竹子變成一張竹紙,需要經過原料堆漚、搗踏、漂白、打漿、過濾、抄紙、曬紙等72道工序,整個過程長達4個月。
 
  采訪當日,袁恒通老人不在家。小兒子袁建增說,做紙非常辛苦,父親年已八旬,這兩年有點做不大動了。好在兒女們都已掌握造紙技術,平日里大家一起幫忙干。旁邊的屋子傳出有節奏的揚水聲,是小女婿江仁饒在抄紙。抄紙技術要求高,勞動強度大,基本由男子來做,要熟練掌握至少得苦練數月。抄好的紙一張張疊起,壓實瀝干,送進烘紙房。大姐袁建蘭正在將烘好的紙從墻上一張張揭下來,不僅要手法麻利,還不能撕壞,全靠巧勁。如此,三四個人分工協作,起早貪黑,作坊每月產紙僅2萬多張。
 
  據奉化地方史料記載,棠岙竹紙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間,至今已有500年。最興盛時,村里光抄紙槽就有300多個。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機制紙業的興起,手工紙坊紛紛歇業。最后,村里僅剩袁恒通一人,成為棠岙造紙的最后守望者。袁建增說,父親從17歲開始學習造紙,條件再苦,也舍不得扔下跟了一輩子的手藝。
 
  1997年,一次偶然機會,讓小作坊重獲生機。當時,天一閣博物館的研究員來到棠岙,請老袁研發專用紙,用于修復古籍。與市面上的普通宣紙所不同的是,老袁使用苦竹為原料造出的紙質地細膩柔韌,寫字有“茲性”,且久存不蛀,“可以保存1000年”,特別適宜用來修復古籍。后來,專家還特地賦予了“棠岙紙”的稱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館刊主編羅南熙來作坊參觀后,感慨道:“工藝非常傳統,用植物原料生產,這么古樸的方式很難見到了,看完簡直不想走了。”如今,天一閣、北京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國家圖書館、國家檔案館等一批機構向袁家作坊定期訂購紙張,用作古籍修復。“我們不光在做紙,還是幫助傳承中華文化”,這讓袁家人很自豪。
 
  如今,棠岙手工造紙已是寧波市級“非遺”項目,并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東亞紙張保護方法與紙張制造傳統”項目地之一。袁建增說,盡管他們幾個兄弟姐妹繼承了父親的手藝,但古法造紙依舊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手工造紙單調又清苦,鮮有年輕一代愿意學。這兩年,袁家作坊也試著開發一些新產品,為書畫界提供高端紙品,以擴大棠岙竹紙的市場知名度。“我們希望能夠找一個合適場地,把古法造紙的全過程完整展示給大家看,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在高速變化的信息社會中,盡力守住這門傳統手藝,留下歷史的印記”,袁建增言語中充滿了期待。
?
關鍵詞: 棠岙 古法造紙 傳承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高唐县| 怀远县| 红桥区| 白玉县| 山丹县| 措美县| 庄河市| 合阳县| 黑河市| 綦江县| 宁晋县| 东阿县| 博爱县| 刚察县| 故城县| 温州市| 博兴县| 平邑县| 济源市| 东源县| 大余县| 福清市| 盐城市| 吉水县| 邳州市| 漾濞| 德阳市| 合江县| 黄梅县| 尤溪县| 容城县| 祥云县| 界首市| 北辰区| 临桂县| 包头市| 汨罗市| 鹿泉市| 石城县| 格尔木市|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