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知名女企業家張茵隨團赴京,一襲紅衣的她笑容滿面,顯得神采奕奕。這位來自珠三角傳統制造業、玖龍紙業掌門人的確有理由高興,2016年以來,隨著紙張價格持續飆漲,玖龍紙業盈利大增,成為珠三角制造業轉型升級“涅槃”中的縮影。
張茵坦言,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造紙行業一直是“去產能”的重點對象。尤其2015年下半年以來,嚴格的環保政策導致造紙行業的數次限產、停產和產能淘汰。究竟如何走過陣痛,迎來新生?張茵在飛往北京的飛機上,向廣州日報記者道出了其中的辛酸和堅持,也講述了振興實體經濟的“張氏經驗”。
一、產能過剩經歷陣痛,總結有創新才有出路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對像造紙行業這樣的傳統制造業而言,環保的要求更加嚴格,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張茵坦言,以前,造紙行業良莠不齊,有的小企業環保不達標,還通過偷稅漏稅等方式盲目擴張,大企業也被拖入殘酷的低端競爭當中。
隨著國家環保部將進一步落實排污許可證實施方案,提高造紙行業準入門檻,這改變了過去的“游戲規則”。“門檻提高了,那些環保不達標、質量不過關的企業自然會遭淘汰,制造業轉型升級中淘汰的就是這樣的企業。”
她粗略計算,近兩年,僅玖龍紙業總部所在的東莞,就淘汰了大約幾十家造紙企業,大多都是因為環保不過關。“提高門檻后,沒有許可證的企業無法生存,這對于環保是很大的提升,也倒逼著企業必須創新升級。”張茵說。
二、轉型成果初現,盼制造業有“百年老店”
“到今年為止,這樣的淘汰算是告一段落,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好企業。”張茵感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如今造紙業開始逐漸嘗到轉型成果的甜頭。
她解釋,上半年大宗原料如廢紙和煤炭等價格顯著上漲,但公司通過上調產品價格轉嫁,確保盈利增長。“以前受制于種種條件,原料漲價了,我們必須用盈利去負擔提升的成本,盈利自然減少,但通過轉型升級,我們實現了成本轉嫁,才能保持增速。”
她坦言,對于企業而言,創新并非一攬子買賣,而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得到市場持續的接受。如今,玖龍紙業喊出了5年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節能化的目標。“雖然投入很大,但我們一路以來穩扎穩打,足以支撐我們的創新投入。”
對于創新的目標,張茵同樣深有感觸。在她看來,雖然珠三角制造業的水平享有世界聲譽,但很少聽到“百年老店”“百年制造”。她希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振興實體經濟,中國制造業可以擁有自己的“百年制造”。“百年制造并非一句口號,需要產品的創新。產品決定企業未來,創新永遠在路上。”張茵的態度始終溫和卻執著。
三、穩扎穩打,做好實業
近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放話,不會容許“‘野蠻人’(指金融領域惡意收購)‘大鱷’披著合法外衣,打制度擦邊球,在資本市場上巧取豪奪。”
如何警惕“野蠻人”敲門?張茵坦言,作為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考慮如何練好內功、穩扎穩打,通過技術核心、管理核心和環保核心的創新,引領企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環保化。
“只要做好自己的產品,形成良好的資金回籠,就不是‘資本大鱷’想收購就收購的,但關鍵是制造業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技術核心,管理核心和環保核心。”張茵說。
創新并非一攬子買賣,而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得到市場持續的接受。
—— 更多紙業新聞,更多共享服務,盡在紙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