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此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京津冀及山東、山西、河南等省市積極作為,保障各項減排措施落實,應對效果初步顯現。啟動紅色預警的23個城市污染程度均較預測有所減弱,約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質量指數下降一級。
環境保護部12月18日通報,隨著極端不利氣象條件的持續,18日至19日污染情況有所加重,將出現第一個高值,21日出現第二個高值,減排措施的具體成效需要進一步觀察評估。
據了解,為應對此輪霧霾天氣,各地強化空氣重污染應急響應措施。截至12月16日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保定等8市,山西省太原等4市,山東省德州等3市,河南省鄭州等6市,共23個城市均已發布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措施。
環保部已于15日緊急派出13個督查組對23個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督查,于16日全部到位。根據污染源自動監控異常數據與衛星遙感監測熱點區域,督查組開展現場督查,重點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嚴查企業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
“十面霾伏”緣何而來
——專家眼中的霧霾成因
據新華社電 6省市深陷“霾”籠、40個城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23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17個城市發布橙色預警、機動車單雙號限行……12月16日至21日期間,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遭遇長達5天的“十面霾伏”。
持續時間之長、污染程度之重,成為今秋來襲霧霾之最。新華社記者就此采訪環保專家,一探究竟。
誘因
不利氣象條件“不期而遇”
“這一輪的霧霾之所以持續時間這么長,與靜風、逆溫、弱南風等不利氣象條件關系密切。”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重污染天氣的出現主要取決于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和氣象條件等兩個因素,前者在一段時期內是相對固定的,變量就是大氣條件。
以河北省為例,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今年秋冬季河北省中南部地區出現風速小、靜穩天氣多、逆溫時間長等特點,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同時,供暖期煤炭消費量大幅上升、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增加與不利氣象條件相互疊加,使得今冬明春河北大氣污染形勢不容樂觀。
主因
區域性燃煤排放增加
企業“減產不減污”
盡管此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受極端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但多位環保專家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人口多,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集中,進入冬季后整個區域的燃煤采暖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是12月出現大范圍區域性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區處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區散煤燃燒量開始加大,本地污染排放量呈現逐步上升趨勢,這也使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形勢愈發嚴峻。”天津市環保局大氣處高級工程師王文美說。
在啟動應急響應期間,企業通過降低生產負荷、停產、加強污染治理等措施促進大氣污染物“削峰降速”。但記者采訪中發現,由于目前一些行業仍存在環保治理技術及設備與環保標準不完全匹配、技術管理跟不上等問題,一些企業面臨“減產不減污”尷尬,減產后可能出現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停和開的過程污染物排放不可控等問題。
北京城市副中心實施更嚴格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
紅色預警期間通州區1649輛公務用車,在單雙號行駛基礎上再停駛總數的30%
據新華社電 最新修訂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已開始實施,通州區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該應急預案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個別項進行“加碼”修訂。
根據最新修訂的預案要求,在紅色預警期間,通州區在市級《停限產目錄》中的42家企業要停產。通州區還“加碼”增加了200多家要停產的企業。這些企業和市級《停限產目錄》中的42家企業均被收錄在《通州區紅色、橙色預警停限產目錄》內,此次紅色預警期間全部要求停產。此外,通州區還要求164家I類汽修企業、Ⅱ類汽修企業噴涂烤漆工藝全部停產;11個鄉鎮中,市級園區和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以外的制造業企業全部停產。
通州區還提出,對于煤改電村,堅決禁止燃煤取暖,仍以燃煤取暖的村落絕不能使用劣質煤。
12月17日、18日,正值周末,各學校、幼兒園處于放假狀態。通州區教委通過現場查看、電話溝通或個別抽查等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督查。
紅色預警期間,通州區246家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1649輛公務用車,在單雙號行駛基礎上,再停駛總數的30%。
通州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張力兵說,要將黨政同責、屬地職責、執法職責、主體職責落實到位。同時確保監督執法到位,對違反《預案》的予以高限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