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看來,木材砍伐是破壞環境的行為,因此,木材加工企業也成了許多人眼中的“壞孩子”。近日,記者在廣西采訪了解到,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林產工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和行業共識。一些人造板企業通過“林板一體化”等發展模式,不僅提高了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也提高了我國森林的綜合利用率,在局部地區實現了森林的“越用越多”。
“破壞森林”是很多人對木材加工行業的印象,但在行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一種誤解。首先,森林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科學規劃和合理采伐,不僅不會破壞環境,反而會提高森林的覆蓋率。
據廣西林業產業行業協會理事長李可夫介紹,目前廣西的木材產量居全國第一,人造板產量是全國第三,而廣西在林產工業的綠色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2000年人造板的產量是六十多萬立方米,2005年超過三百萬立方米,2015年則上升到了兩千多萬立方米,但我們這幾個年份的森林覆蓋率分別是41.4%,52%和62%,森林資源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多。”
而綠色發展的理念也早已被許多木材加工企業所重視。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廣西三威林產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威)采訪時了解到,在“林板一體化”的發展思路下,該公司已經發展成集造林和人造板生產于一體的綜合性林業企業,擁有10萬畝的原料林基地。“我們更加關注每一方木材的價值,而不僅僅是每一塊板的價值,在消耗資源的同時也向社會提供資源,保證企業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三威董事長馬路這樣表示。
從人造板行業本身來看,它也不是人們印象里的“環境破壞者”。“人造板產業是我國木材產業的主體,能夠實現小材大用,次才優用,是朝陽產業、富民產業、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產業。”中國林產工業協會首席專家孫建如是說。
以三威為例,其生產原料主要是廣西梧州地區的大葉櫟薪炭材,是該地區特有的人工豐產林,其成長周期為4至6年,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是專供港澳地區居民生活用材(所以又稱薪炭材),隨著電力及天然氣使用的普及,大葉櫟又轉成為工業原材;另外,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碎單板和鋸末等“三剩物”,松香采伐過熟林松木以及各種雜灌木等小徑木非規格材等都可以用做生產原料。“人造板產業,是森林資源的綜合利用項目,是提高森林經營效益的最直接產業。”馬路表示。另據透露,三威已經為自己制定了打造國內林板一體化重要生產基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