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立冬后的佳木斯盡管光照充盈,但仍寒氣侵衣,東風區造紙社區卻和往常一樣熱鬧:二樓幾間活動室里幾十位老人打撲克、下象棋、搓麻將、打臺球……旁邊的教室里不時傳來京胡抑揚的旋律。
原佳木斯造紙廠71歲的退休工人安祥和幾個老哥們準時到這里打臺球,“佳木斯造紙廠曾經的輝煌已經不在了,但在這里仍能重拾當年作為造紙廠職工的榮耀感。”
造紙社區黨工委書記吳英卓說:“延續厚重的‘造紙’情懷,讓老企業退休職工找到‘歸屬感’,穩定一方,正是我們工作的責任和目標。”
傳承情懷 懂民安民
佳木斯造紙廠是“一五”期間建的重點國有大型一類企業,曾經列入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2000年后,經歷了虧損、轉制、上市,2007年這家明星企業退出絢麗舞臺。
2008年5月,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將原該廠離退休老干部及退休人員管理職能移交東風區政府,離退休人員活動中心繼續做佳紙離退休人員的活動場所及管理辦公室,并逐步過渡到現在的造紙社區辦公場所。
在造紙社區正在籌建的造紙廠展覽室內,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些企業過去的榮譽獎狀、獎杯和錦旗,向記者細數著佳紙過去的輝煌:“現在想在市區里找到‘造紙廠’幾個字都難,我們社區仍叫造紙社區,收集這些老物件,就是給企業留個見證,給老職工們留個念想。”
也正因此,八九十歲的退休老干部,延續多年來養成的習慣,每天上午都來這里看報紙;每天有200多人次的退休員工到這里健身、娛樂;上了年紀的老大媽把自家煮的美食端來與社區工作人員分享。
文化育人 樂民康民
造紙退休職工王麗波創立的春天藝術團在佳木斯小有名氣,30人的團隊不但為區里文化活動助陣,還經常送戲下鄉,而造紙社區就是她們的排練場所。“過去就是造紙廠文藝隊的,現在領著姐妹們在這里排練就像重新回到了那個時代,有家的感覺。”王麗波說。
利用文化品牌和社會組織品牌構建新型文化社區,也是造紙社區的一個新的定位。書畫室、合唱團、氣功室、棋牌室、舞蹈室、紅色影院等文化設施為社區增添了文化氣息,也為居民提供了文藝平臺,很多社區以外的人員都成了這里的常客。社區還協調社會組織入駐社區,為居民提供多元服務,設有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幼兒啟蒙、青少年教育、心理咨詢、四點半學校等。
創新服務 便民利民
就在幾個月前,造紙社區轄區內的23委平房區,由原工棚改造的270戶居民房因長期無自來水向社區求援,社區工作人員現場調研后,經過與相關部門協商,這些居民終于吃上了自來水。但因無法為每戶安裝自來水表,只能用一個總表,社區又增加了一項新任務——收自來水費。
有些額外工作就是這樣“撿來”的,也有一些是自主開發的。在造紙社區,共有45個房間,而掛的門牌卻有100多個,為了讓2000平方米的小樓功能最大化,他們采用錯時利用、一室多用的方式拓展社區的服務范疇。將辦公區域劃分為黨建服務區、行政辦事區、居民自治區、員工活動區四大功能區,統籌協調社區各項工作,囊括檔案、計生、司法、信訪、行政、居委會等40項社會職能。新增人大代表之家、政協委員之家、夕陽紅電腦學校等,并有檢察院、法院、公安局、稅務、食藥監等多部門組成志愿服務隊進駐社區,協助社區開展工作,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社區政務事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