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東莞市政協第十二次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圍繞全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城市建設”建言獻策。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科表示,雖然東莞生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但目前全市紅線管控制度不完善、廢棄物處理能力嚴重不足、臭氧污染治理難度越來越大,將進一步強化環境污染治理。
關閉53家造紙企業
會上,張科通報了全市近年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城市建設工作開展的情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就調研情況進行了發言。
據介紹,東莞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綠色發展成效顯著。2015年,全市每萬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 降 25.2%,降幅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0年下降25.11%、20.39%、30.93%和 29.97%,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減排量居全省第一。
2015年,東莞市財政投入17.2億元,引導101家造紙、漂染、電鍍等“兩高一低”企業退出,53家造紙企業已經停產關閉。
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
不過,張科也介紹,目前東莞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短板,形勢十分嚴峻。在危險廢物、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等廢棄物處理能力方面,他用“嚴重不足”來形容。
根據市政協提案委的專題報告,目前,東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486萬噸,綜合利用量430萬噸,處置量55萬噸,儲存量0.98萬噸,產生主要種類有粉煤灰、爐渣等。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目前焚燒無害化處理6300噸/日,填埋無害化處理1700噸/日。
對比起產生量,東莞的處理能力缺口十分大。提案委報告表明,東莞年產生危險廢物約30萬噸,在全省排名第2,涉及多個類別。但在珠三角9市中,只有 東莞未成立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監管工作難以落實到位。而本地具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有8家,核準經營能力為20.8萬噸,涉及類別少,“從統計來 看,東莞每年近70%的危險廢物需轉移到外市處理處置。”
此外,東莞復合型大氣污染趨勢嚴重。臭氧在全國高值排名前列,VOCs企業中手續不齊全的多,監管難度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