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7年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日期的日益臨近,與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的各項工作正在各省市區緊鑼密鼓地推進。林業碳匯因為對碳排放權交易、生態文明建設、應對氣候變化等具有獨特作用與優勢,越來越受到國內與國外、政府與企業、專家與林農等各方的高度關注。為了深入了解湖南省林業碳匯市場建設的基本情況,及時搶抓全國碳市場啟動的先機,更好地服務于“兩型湖南”“綠色湖南”“低碳湖南”等的建設,湖南發展研究中心成立綠色發展課題組,聯合有關單位、領導和專家,對湖南省森林源碳匯管理有限公司等單位進行了初步調研,獲得了一些認識和建議,為省領導加快湖南林業碳匯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碳匯交易市場、碳金融市場等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調研問題一: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與開發“意義有多大”?
碳匯,一般是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說是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所謂林業碳匯,是指綠化實施單位利用森林的儲碳功能,通過植樹造林、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減少毀林、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等活動,測定林木可吸收的二氧化碳總量,經過嚴格審核認定后,將其在交易場所掛牌出售,碳排放單位通過購買二氧化碳量來抵消其工業碳排放的過程。
從林業碳匯的基本定義以及近些年來世界各國尤其是我國積極推進林業碳匯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來看,對于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與開發“意義有多大”這個問題,可以說,各方的認識水平已經達到了“三個高度”,即高度定位、高度評價、高度一致,也就是對其意義的表達,都是站在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美麗中國建設、為民富民等高度來定位,對其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的評價很有高度,且觀點統一性強、異議少。例如湖南林業部門領導同志及各界人士指出,林業碳匯項目的開發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富民工程,是節能減排、緩解溫室效應的綠色生態工程,是提高森林生態效益的服務價值、為民扶貧的綠色扶貧工程等觀點,就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與認可。
正因為林業碳匯具有上述多個方面的重要意義,因此,林業碳匯早就是《京都議定書》體系內的一個重要項目類型,并已被納入中國核證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機制,成為我國的北上深廣津渝鄂7個碳交易試點省市普遍接受的碳抵消項目類型以及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的16個專業領域之一,也將是2017年后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積極鼓勵和重點支持的項目類型之一。我們深信,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碳市場實踐的不斷推進,以及對低碳經濟的廣泛深入的宣傳,人們對于林業碳匯項目的作用、意義及價值等方面的認識,還會比現在更充分、更全面、更深刻、更加有高度。
調研問題二: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與開發“為何前期有點慢”?
雖然各界對林業碳匯項目的價值認同很高,但在實踐中,尤其是近幾年我國的碳市場培育過程中,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與開發一直很少,而且林業碳匯適用的 方法學也不多(截至2016年6月30日,國家發改委已在信息平臺分八批公布了196個備案的CCER方法學,其中用于碳匯項目方法學只有5個)。之所以 前期有點慢,可能與以下三個方面有關。
一是項目立項準入門檻高。由于政策的規定,每個林業碳匯項目的實施規模不得少于5000畝林地,項目實施期在20年至60年,前期投入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且在剛種樹的前幾年,并不能產生太多的可以用于交易的碳匯。可以說林業碳匯項目門檻高、盤子大。
二是項目申報程序復雜,成本不低。根據有關學者研究,相對于工業項目申報CCER,由于林業碳匯項目的設計過程和計量方法復雜,項目期一般為20年以上,需要5次以上的審核,每次審核的成本10萬元左右,加上做CCER的項目申請文件,目前全國統一碳市場尚未啟動的背景下開發一個林業CCER項目成本在150萬元左右。具體來說,該類項目的開發與申報要借助嚴格的計量方法學才能將其量化,通過嚴格的設計、審定、計量和核證等程序(特別是林業碳匯的計量、監測與核證,不但需要權威的第三方機構,而且需要一定費用與時間等),還要證明其環境上的額外性和計算實際的減排量;由專業的碳匯公司申請,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后,經聯合國認可的專業第三方機構認定等流程,確定林業碳匯所有權(林業碳匯產權與森林產權是可以分離的)。只有確定林業碳匯所有權后,才能夠按照市場規則進行交易。因此,林業碳匯項目申報的成本不低、程序復雜。
三是項目實施過程中情況復雜。林業碳匯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不但牽涉面廣、環節多,而且時間長、回報慢。因此,讓很多的社會資本感到畏難。
四是民眾普遍對森林碳匯這一新生領域的了解少,系統學習的渠道少,可借鑒的項目成功案例少。
從上述幾個方面來分析,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開發與實施,雖然意義重大,不可替代,但實施起來是一項系統工程,有人甚至說是所有碳減排項目中最復雜也最難操作的項目。因此,如果沒有專業公司或專門機構組織專家、市場運營人才等來長期跟蹤與服務,一般情況下很難成功。
調研問題三: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與開發“為何現在越來越火”?
盡管存在上述申報成本偏高、申報程序復雜且準入“門檻”限制較多等這樣那樣的不足,在前期也確實導致發展緩慢。但是,在最近一段時期,這些問題絲毫沒有影響林業碳匯交易的市場活躍度、需求度和推進力度,反而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項目儲備與開發正在日益增多、越來越火。這種火爆局面集中體現在2016年6月30日前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上發布的提交審定的CCER項目數量呈急劇上升趨勢。
根據本調研組對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發布的數據進行統計,自2013年10月24日到2016年2月15日840多天內,累計公示提交審定的CCER項目數量為1314個(差不多平均每天新增不足兩個),其中風電475個、水電113個、光伏287個、生物質項目69個、地熱3個,這五塊合計947個,屬于可再生能源項目,占到項目總數的72%;戶用沼氣利用項目數量相對較多計154個,占11.72%;林業碳匯項目數量總計35個(差不多1個月提交1個多一點),占比2.66%。
而從2016年2月16日2016年6月30日三個半月內,提交審定的項目數量就凈增了880個,總數達到了2194個,差不多平均每天新增CCER項目8個多(是以前的4倍多)。其中林業碳匯項目更是凈增32個,差不多是以前兩年多提交的總和,總數已達到了77個。在這三個半月中提交審定的32個林業碳匯項目中,省市分布情況如下:吉林6個,廣東、黑龍江、云南各3個,湖南、內蒙古、江西、浙江各2個,青海、重慶、福建、新疆、河北、安徽、河南、寧夏、廣西各1個。
分析各省市區提交審定的各種自愿減排項目越來越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與各省市區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前期做了大量工作有關。國家發改委《關于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發改氣候〔2015〕1024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6〕57號)等文件精神下發以后,各省市區積極為全國性統一碳市場的啟動作好項目準備與儲備。特別是湖南省,自2007年底被確定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后,在碳交易市場建設方面就先行先試,雖然2011年沒有被確定為碳交易試點地區,但在“兩型湖南”“綠色湖南”等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在這方面做了大量扎實工作。由于這方面基礎較好,因此,2013年亞洲開發銀行與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商定,選擇湖南作為亞行在中國的試點,開展促進低碳技術融資與推廣機制研究;2014年,湖南在全國較早建成了省級溫室氣體直報系統;2015年9月,省發改委又公開征選確定12家單位作為第三方核查機構;前一段時間,湖南以亞行研究成果為基礎,成立了“湖南省國際低碳技術交易中心”等等。從林業碳匯這一領域來講,湖南林業部門也早就開展這方面工作的探索,除前段時間已有兩個項目提交審定外,目前在湘西龍山、郴州資興等地積極開展新的林業碳匯項目的開發與儲備。正是因為前期做了這些具體而扎實的工作,才使得最近提交審定的碳交易項目越來越多。
二是各省市區希望能夠搶抓住統一碳市場先機。以湖北省為例,由于是7個試點省市之一,因此早在2014年8月,湖北省發改委、林業廳就在武漢召開 “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機遇與挑戰暨林業碳匯開發培訓會”,積極探索試點湖北省林業系統參與碳排放交易的工作,著重開發林業碳匯項目。
三是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有了明顯提高。近幾個月提交審定的碳匯項目急劇攀升,與多年來黨中央號召、各級政府強力推動、碳交易相關科研及企事業單位的主動參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等分不開的。應該說,當前,全國人民大力支持碳交易市場的思想認識與覺悟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水平。這為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后,迎來一輪又一輪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與儲備高潮,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上述情況表明,今后一段時期內,碳交易市場將會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時期。作為中部重要省份,作為全國“兩型社會”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湖南,更應該在這樣一個包括林業碳匯在內的碳交易市場蓬勃發展的時期,認清形勢,明確目標,主動作為,搶抓先機。
調研問題四: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與開發“如何多多益善”?
調研過程中,我們就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湖南省如何更多更快地儲備與開發林業碳匯項目,與相關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大家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一步推進。
一是必須提高對林業碳匯項目儲備與開發的認識。有專家指出,若不加緊儲備林業碳匯項目,當全國碳市場建立時,就會出現一方面有林業碳匯的需求,另一方面卻沒有林業碳匯可交易的尷尬局面。以國內經驗為例,雖然前幾年我國已在部分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但由于前期合格的林業碳匯項目儲備不足,使得林業碳匯的交易量非常少。以國際經驗為例,據統計在《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內CDM造林再造林項目的市場潛在需求量為16億噸,這需要全球CDM的造林項目面積為320萬-530萬公頃,而近些年已經開展的碳匯項目的碳吸收量卻還不到2000萬噸左右,造林面積也不足20萬公頃。可以說,這方面的供不應求,將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常態。因此,必須提高認識,抓住機遇,提前部署。
二是必須利用適用的方法學儲備和開發林業碳匯項目。采取適用的方法學,對于發展碳匯項目、主導碳匯價格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開展林業碳匯項目儲備與開發的基礎工作。有情況反映,近些年來不少地方投入不少資金,營造了不少碳匯林。但是,由于碳匯造林方法學的差異,導致這些碳匯林所產生的碳匯無法進行交易。從目前情況看,一方面,在營造碳匯林時,要優先選用國家出臺了的碳匯造林方法學。目前國家發改委備案的林業碳匯方面的方法學主要是5個,即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可持續草地管理溫室氣體減排計量與監測方法學、小規模非煤礦區生態修復項目方法學。當然,今后林業碳匯方面的方法學還會增加。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國家備案的方法學和實際情況,開發湖南特色的林業碳匯方法學。
三是加大培訓與指導力度,強化科技與服務支撐。培訓與指導對象上,應包括各級管理部門的相關辦事人員、相關企業、林農等。內容上,要以技術和服務為主,著重促使培訓對象深入了解林業碳匯相關的理論和方法;對林農還要加強林業碳匯生產的技術指導。思路上,堅持大培訓思路,充分利用課堂與現場教學、廣播與電視傳授、新媒體傳播等途徑與方式進行培訓與指導。模式上,堅持政府引導、企事業單位主導、社會各方參與的模式,開展多類型、多層次、多方面的培訓。如一些企業愿意提供公益性、惠民型培訓,但需要相關部門支持。這種方式是完全可以試點的。
四是搭建多層化、多元化平臺,積極對接全國乃至全球碳匯市場。建議成立碳匯林業發展促進會、碳匯交易信息平臺、碳匯金融平臺等綜合型、專業型服務平臺,有些可以延伸到市級甚至縣級,政府主導或企業主導都行,目的在于更多、更廣泛地整合全社會的各方面資源,尤其要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在林業碳匯項目儲備與開發過程中的積極作用,重點是要尋求需求企業,為廣大林農和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市場信息等,全面服務湖南林業碳匯交易市場建設。
五是加快培育專業化、多元化、本土化的林業碳匯第三方管理機構。要堅持市場培育和政府扶持相結合,在現有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民辦碳交易咨詢企業等的基礎上,加大對專業性較強國營、民營社會組織的扶持和引導力度,形成一批專業素養高、多元并進(國營、民營、混合經營等)、以本土企事業單位為主導、滿足未來市場需求的林業碳匯第三方管理機構,以此推進建設具有湖南特色的、充分競爭的碳匯技術服務市場。特別要加強對一些有實力的、專業從事林業碳匯開發、管理、交易服務的本土民辦企業的培育和支持。因為只有培植一批立足湖南、服務湖南、給力湖南的本土型林業碳匯服務企業,才能為湖南林業碳匯的發展及林業碳匯項目的開發奠定可靠的扎實基礎,成為全國碳匯交易領域拿得出手的一張“湖南名片”。以湖南省森林源碳匯管理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是湖南第一家專業從事林業碳匯資源投資、開發、管理、交易的公司;公司實力雄厚,高級管理人員具有國際資產投資、基金管理、資產托管、風力發電研發投資經驗,熟稔國內外林業碳匯交易的整體運作流程等經驗;擁有森林碳匯專家顧問團和碳匯項目開發、營銷的專業團隊。該公司集聚了社會資本和行業頂尖專家,致力于引導社會資本的良性運作,努力為湖南省的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開發特別是為國有林場碳金融產品定型提供一攬子服務。對于這類專業型、本土型林業碳匯服務公司,建議各相關部門包括省市縣發改委、扶貧辦、兩型辦、林業及農業等部門,根據具體情況予以政策支持和相關項目、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利于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湖南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與開發,共同為建設美麗幸福新湖南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