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林地面積1.39億畝,占全省陸域土地面積76.2%,森林覆蓋率65.95%,居全國首位。林業是福建的一大優勢、一大保障、一大潛力。
“福建森林覆蓋率全國領先,但當前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項目建設需占用征收大量林地和濕地,特別是沿海基干林帶、自然濕地等重點生態功能區被不斷蠶食,非法占用林地、濕地現象仍存在。”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針對挑戰和短板,福建省日前出臺的“十三五”林業發展專項規劃提出,投資280億元,重點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造林綠化和森林經營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自然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戰略性林木資源儲備工程、基礎設施保障工程、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工程、林下經濟等富民工程、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和生態產品共享工程等十大工程,至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并穩定在66%的同時,讓群眾富起來,生活環境更宜居。
“量”“質”齊升,讓群山更綠
洋口國有林場滿目蔥蘢,林場職工正在對中幼林進行新一輪的撫育。林場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過去幾年的造林,林場的宜林荒山已基本消滅,但新問題是許多山頭仍處于“遠看滿眼綠,近看無良材”的狀況,森林質量不高。未來幾年,他們將著手在現有的面積上培育大樹,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
十年樹木,培育大樹并非朝夕之功。如何補短板?
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大力推進天然林保護、造林綠化和森林經營、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濕地保護與恢復、戰略性林木資源儲備和基礎設施保障等6個工程,提升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承載力。
一個“一屏二廊三線多點”為主體的生態空間格局呼之欲出——
“一屏”:沿海防護林體系屏障保護與修復;
“二廊”:閩西北武夷山脈—閩西玳瑁山脈,閩東鷲峰山—閩中戴云山—閩南博平嶺山脈生物廊道建設與保護;
“三線”:江河沿線、道路沿線、環城沿線。“六江兩溪”(閩江、九龍江、汀江、晉江、龍江、敖江,木蘭溪、交溪)干流、一級支流、高速公路、鐵路、國省干道兩側、環城市及城市周邊一重山重要區域生態治理與修復;
“多點”: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點)、濕地公園、森林公園、重要飲用水源保護區、重要水源涵養區、重點水土流失區、重要水庫周邊一重山等生態安全點和重點區位的生態保護與治理。
“長”“短”結合,讓群眾更富
福建山多地少,農民致富的希望在山、精準脫貧的出路在林。在生態保護的大背景下,許多林子不能砍了,林農怎么致富?
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工程、林下經濟等富民工程、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工程等3大工程將為群眾探索更多的致富路。
林下經濟。立體開發森林資源,發展林藥、林菌、林果、林菜、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種植養殖業,實現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共同發展。
豐產竹林。大力扶持以竹山便道、竹林墾覆與施肥和竹林噴(滴)灌設施為主要內容的豐產竹林基地建設。
豐產油茶。優化油茶良種布局,大力推廣閩43、閩48、閩60、閩優家系、湘林系列、長林系列等油茶良種造林,重點加強現有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適度新建豐產油茶林基地。
花卉苗木。持續實施現代農業(花卉)生產發展項目,大力推進花卉標準化生產。重點扶持智能溫室、各類大棚和噴(滴)灌設施苗木基地等建設,著力發展新優盆花及鮮切花、蔭生觀葉植物、沙生植物、園林觀賞植物的新優品種專業化生產。
森林旅游。至2020年,森林公園的景觀質量得到普遍改善,旅游服務設施基本健全,生態文化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森林旅游休閑康養人數達1億人次。
“點”“面”相連,讓環境美起來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省通過“四綠”工程,即“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投入建設資金130多億元,新增國家森林城市3 個、省級森林城市(縣城)32個、綠色鄉鎮329個、綠色村莊近6000個,新增綠色通道2萬多公里,城市建成區森林覆蓋率達30.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0.8平方米提高到12.76平方米。
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林業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暢想和希望,下一步,我省將通過實施生態產品共享工程,推進國家(省級)森林城市創建 工作,抓好城郊森林公園、鄉村公園、鄉村生態景觀林建設。加強以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主要載體的生態環境設施、生態文化基礎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建設。完成全省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建檔和掛牌保護。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新增國家森林城市3個、省級森林城市(縣城)8個,重點打造省級以上森林公園50處,新增星級森林人家50處,對全省177處森林公園(含縣級)改造提升,建設景區內森林綠道200公里。營造鄉村生態景觀林1萬畝,新增省級生態文化村20個、省級生態文化示范企業20家,開展 20個樹種的樹王評選,編寫出版《福建樹王》系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