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重污染的傳統造紙廠,如今正在崛起一座投資過億元的電動車研發制造企業。在東莞大力推進水鄉經濟區“兩高一低”企業全面整治與引導退出的浪潮中,中堂鎮軒潼紙業主動提出退出,如今,一個綠色產能項目正在崛起。去年以來,我市引導水鄉經濟區淘汰了50多家造紙企業,其中不乏中堂軒潼紙業這樣“騰籠換鳥”的成功案例,成為我市大力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的生動寫照。日前,東莞市環保局組織媒體走進昔日的造紙重鎮中堂,實地感受東莞污染治理、節能減排的舉措和成效。
造紙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
2010年,劉劍鋒等三個股東共同出資,在中堂鎮東鄉村工業區租了70多畝地成立了東莞市軒潼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軒潼紙業”),主要從事生活用紙的生產。該企業的實際年產能有10.9萬噸。2013年完成產值5845萬元,2014年完成產值1971萬元。
造紙雖然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和稅收回報,可同樣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市政府于2014年9月明確,2015年底要全面引導水鄉經濟區“兩高一低”企業退出,助推水鄉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造紙企業就是被引導退出的重點。
按照政策,中堂環保專業基地外年審批生產能力在20萬噸以下的包裝紙生產企業和年審批生產能力在5萬噸以下的生活用紙生產企業都要退出水鄉。軒潼紙業并不包含在內,其產能達到了10萬多噸。
“我們造紙廠不在中堂造紙產業基地的園區內,沒有競爭優勢。與其被動地等待,還不如主動引退,進行產業轉型。”劉劍鋒說,考慮到企業的產能跟不上,利潤支撐不了日漸高昂的成本,企業無法做到收支平衡,總虧損到停產前已經達到3000多萬元。2014年,軒潼紙業主動通過市政府“一事一議”政策,申請企業引退。
新產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
軒潼紙業在引退之后,中堂鎮政府積極尋找企業引進綠色產業。
通過“三舊”改造積極統籌盤活閑置土地廠房,中堂鎮在2015年7月利用其廠址地塊成功引進東莞市本鈴車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鈴車業”)項目。與軒潼紙業相比,本鈴車業在其生產過程中對當地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我們在生產環節中基本上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唯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電動車輪胎,都是從外地直接購買回來組裝的。”本鈴車業董事長特別助理舒剛說。目前,本鈴車業已擁有10項電器類的專利,年產電動車25萬輛,年收入4億到5億元,整個項目總投資約1.36億元。
如今來到本鈴車業這一片廠房,已經看不見原先軒潼紙業生產時的污水處理池,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干凈明亮的流水線生產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