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印刷企業對接互聯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是否符合市場的需求,因為需求是企業組織開發的唯一源泉。
“互聯網+”無疑是2015年最熱門的詞匯之一,因為李克強總理在該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代會上首次明確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的工作要求;因為“互聯網+”與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目標相一致,代表著工業制造下一步的發展方向。為此,傳統印刷業的積極跟進是十分正確的。
印刷業
應主動擁抱互聯網
究竟什么是“互聯網+”呢?百度網站作出的解釋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顯然,要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以“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絕非一件易事。傳統行業既要有觸網的勇氣,敢于接觸新生事物,又要從實際出發,根據需要去“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如果不能在準確地把握“互聯網+”精神實質的前提下去觸網,那么完全有可能事倍功半,花了大把的錢,結果還是走了一段冤枉路。反之,當然就是用好互聯網這個數字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服務。
印刷業之所以應該主動擁抱互聯網,是因為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印刷術在互聯網出現后,從市場定位到消費者習慣,從整合社會資源、供應鏈上下游彼此間的合作到延伸產業鏈、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從內部管理到與客戶溝通,都在發生著不管我們是否愿意看到的各種變化——順勢者昌,逆勢者亡;變則通,不變則壅。印刷業之所以應該主動擁抱互聯網,還因為互聯網的出現推動著整個社會都在發生著急劇的改變,大到人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意識,小到印刷企業的業務承接、生產組織、客戶提出的要求,臺灣健豪這幾年的成功就是源于他們較早地意識到并且順應了這一變化。畢業于印刷科班的臺灣健豪老總張訓嘉就明確地告訴我們:時至今日,如果還是“把印刷當印刷干,就是神經病,累死而已”。唯有“早早地把‘印刷+IT’融入到日常生產中”,走進enduser(終端客戶),“了解客戶需要什么產品,我們的產品該如何優化,如何獲得客戶的認可和信賴”,才有可能在同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獲得成功。
需要是開拓的源泉
目前,針對印刷業是否需要“互聯網+”或是“+互聯網”已經少有爭議,而如何實現印刷業的“互聯網+”或是“+互聯網”依然需要探索,盡管臺灣健豪已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經驗。
路是由人走出來的,區別只在于有人披荊斬棘卻沒能成功,由先驅成為了先烈,有人則站在前人的肩上,通過吸取別人的教訓不斷地改進自己,最終獲得了成功。這就是先吃的前幾個饅頭和讓你最終吃飽的最后一個饅頭之間的關系,沒有前人的探索就不可能有后來者的成功。那些先行者,如上海界龍集團的龍櫻網、北京景華印通公司的涂書網,起步創業的方向顯然不錯,但或是因為市場尚需培育,他們走得太過超前,或是因為用于支撐的起步資金難以為繼,最終都不得不選擇含恨退出。
當然,2016年的情況與2011年龍櫻網被迫落幕、2013年涂書網無奈關閉之時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更多的印刷網站脫穎而出,從事設備與材料銷售,進行印刷訂單的承接與發單組織生產,有些還做得有聲有色,比如印貓網、寧波我要印……但至于是否已經為企業帶來利潤,是否已經達到自我維持階段不再需要母體投入,只有這些網站投資人最為清楚,出于他們的商業利益,外界聽到的情況很難讓人完全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