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舉辦的2015中國竹紙保護與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全國的竹紙產區代表、高校竹紙研究專家、非遺保護專家,考察了位于富陽湖源鄉新二村的元書紙制作園區。專家認為,產業集聚解決了手工造紙活態傳承與環境保護這對矛盾,這里不僅是一個造紙園區,還是一個文化小區。
富陽竹紙:72道工序打造出的“金名片”
我國是造紙術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竹類造紙的國家。而富陽素來被稱為“土紙之鄉”,其竹紙制造技藝始于唐五代。富陽竹紙種類繁多,故有“富陽一張紙,行銷十八省”的說法。宋初,富陽竹紙還被選作為“御用文書”。泗洲宋代造紙遺址、富陽竹紙制作技藝,這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證明了富陽先民們在竹紙制造方面的卓越才能和巨大貢獻。
竹紙,以嫩竹為料,通過古法工藝制作而成,紙質柔軟,卷舒雖久而不墨渝。從一根竹到一張紙,富陽竹紙制造要經過72道工序。其中制漿技藝中的“人尿發酵法”,造紙技藝中的“蕩簾打浪法”等,更是富陽竹紙生產的絕技。
一紙釀造富春味。中國書法產業研究所所長黃建新說,如今人們對富陽的印象可以概括為“四個一”,即富春江、富春山居圖、富陽竹紙、富陽城。可見富陽竹紙已經成為富陽的一張“金名片”。
專家呼吁:古法造紙亟待“活態保護”
盡管富陽竹紙有著輝煌的過去,但是人們卻不得不面對它如今尷尬的處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執行會長郭海棠介紹,2014年,富陽區手工造紙紙槽維持在400廠左右,年產值1.1億元。但是,富陽竹紙生產面臨著后繼乏人、工藝繁復、環保壓力等諸多問題,如果再不保護開發,竹紙業將成為一種歷史記憶。
出路在哪里?郭海棠認為,必須實現活態保護,將文化作為核心,產業作為手段。文化為核心,即挖掘富陽竹紙的歷史文化價值,講好故事。根據文獻記載、地方志、文人筆記,結合出土文物,還原史實,梳理竹紙的源流、發展和影響。產業化方面,富陽竹紙需在品牌塑造、生態保護、包裝設計方面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2008年發現的富陽泗洲造紙遺址,已考證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工藝流程最全、擁有先進造紙工藝的古代造紙遺址。”杭州市考古研究所的楊金東說,這其中一系列的故事都可以整理起來,建立一個博物館或者文化長廊,一一講給大家聽。
保護傳承:讓千年技藝重現盛景
竹紙制作工藝保護和傳承,富陽一直在努力做“功課”。
自2006年富陽竹紙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遺名錄以來,富陽組織拍攝了《竹紙制作工藝》宣傳片;出版了《富陽竹紙制作技藝》《中國富陽紙業》等書籍;評出了湖源鄉新三村、新二村,靈橋鎮蔡家塢村、山基村、新華村,大源鎮大同村、駱村7個傳統造紙文化村。
富陽民間人士也積極響應,編撰了《富陽手工造紙》《富陽竹紙》兩本書。富陽的企業也在積極拓展傳統手工造紙的產業鏈。
仿乾隆瓷青紙封面的“中華再造善本”,12米高、32盞花燈、56只小燈籠的常綠“紙糊高照”……2014年6月14日-17日,在富陽體育中心舉辦的“紙文化藝術展”,就像給市民打開了一個紙的萬花筒。
今年6月6日,2015杭州生活品質總點評十大現象發布,富陽泗洲造紙文化遺址作為“活態保護激發文化遺產活力”現象的區塊代表入選。
6月19日,經民政部門批準,富陽竹紙文化保護和傳承發展促進會成立,富陽區內70家竹紙制作單位及手工竹紙制作傳承人成為首批會員。促進會成立后,將積極申報“中國書畫紙之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國中小學書畫用紙產業基地”,組團參加全國文房四寶博覽會、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宣傳、展示富陽竹紙的質量與品牌,推進富陽竹紙產業的交流與發展,提升富陽“千年紙鄉”的知名度,振興竹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