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紙業新聞 ? 正文

關掉污染紙廠富村衰落返貧量身訂制項目致富重現生機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02??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瀏覽次數:801
核心提示:

10月25日,楊學智開著汽車從大埔 縣城一路向北開進,山路蜿蜒十八彎,他的目的地是離縣城60公里遠的廣東梅州市茶陽鎮大覺村。2013年6月白云區啟動新一輪“雙到”扶貧,白云區太和鎮 與這個大山里村莊結下了對口幫扶關系,太和鎮安排城市管理執法中隊長楊學智為駐村干部。

大覺村位于大埔北部山區,緊靠福建省永定縣。從航拍的圖片中可以領略這個山村的地理環境,四周青山環繞,豐溪河蜿蜒而下將村莊分成兩半,白墻黑瓦的傳統圍屋錯落在青山與河流的空隙中。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覺村是大埔縣聞名的富裕村,鼎盛時期這里有20來家造紙廠同時開工,隨著環保政策的改變,紙廠關停,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農業受挫。原來1500多戶籍人口只剩下不到200人留守山村。

經過白云區三年對口幫貧,如今大覺村再次煥發生機,村里建起1000噸的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為村民帶來120萬元的收入。同時,20條從大山里引水水圳重新修壘,村里新增了500畝蜜柚林。

在最近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精準扶貧”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在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的背景下,經過三年“雙到”扶貧的大覺村,產業發展、環境改造、扶貧思路煥然一新,作為廣東“雙到”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大覺村的故事值得思考和總結。

產業扶貧千噸海鮮菇種植為村民增收120萬元

大覺村地處大埔北部山區,海拔高,被戲稱為“西伯利亞”。令人意外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大覺村卻是聞名大埔縣的富裕村,這里茂林修竹,集體經濟形式 的造紙作坊密布,鼎盛時期有20來家造紙廠,工業相對發達,村民進廠打工每月能賺1500元工資。造紙廠撤走之后,沒有工業的大覺村淪為貧困村。

2013年,白云區“雙到”扶貧工作組進村考察時,眼前的景象令扶貧干部楊學智大跌眼鏡:造紙廠已經搬空,僅遺留下破敗的廠房;村里房前屋后有不少 正在養殖或廢棄的養豬場,污水橫流,環境堪憂;再加上山區供水困難和人口外流,果園和水田早已荒棄。由于工業和農業衰退,大覺村集體經濟收入長年為零收 入。

環境差、農業弱、工業一去不復返……楊學智一時感到無力下手。根據白云區“雙到”扶貧工作安排,前兩年時間里,楊學智專注于幫助村里修橋鋪路,為第三年的產業幫扶打基礎。

在楊學智來到大覺村前,在深圳做生意多年的“鄉賢”鄭暢光已經在村里開辦海鮮菇種植基地。

海鮮菇菌肉肥厚,口感細膩,味道鮮美,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不過,海鮮菇屬低溫型草生菌,生長最適溫度是8℃至18℃,種植場所需要配備24小時供冷的制冷機,需要不菲的啟動資金。

每天忙完手頭工作后,楊學智總要思考如何讓種植基地成為幫扶村民致富的項目。楊學智找到鄭暢光商量,扶貧單位投入部分資金,再引導村民以土地和技術入股,可以把原來的海鮮菇種植基地打造為千噸種植基地。這個想法與鄭暢光一拍即合。

很快,太和鎮投入28萬元專業合作社專項資金,發動65戶村民(其中貧困戶14戶)參與,成立了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和技術入股,以 “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作。借助扶貧平臺擴大影響力,鄭暢光也追加了資金投入,很快這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做強做大,擴建為年產量1000噸規 模,成為大埔縣的知名企業。

記者看到,目前大覺村有貧困戶33人從事食用菌生產、包裝、運輸工作,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為貧困戶每戶增加股份分紅收入7000元,每人工資收入2萬多元。該合作社每年產值800萬元,為參與的農戶每年增加收入120萬元。

重修水利打通6.5公里水圳大山新種500畝蜜柚

10月28日,記者隨著扶貧干部的車輛前往大覺村,車輛在蜿蜒起伏的水泥山路中穿行,進入大覺村地界,映入眼簾的是山坡上連綿不斷的蜜柚林。從2013年6月“雙到”扶貧以來,大覺村新增了500畝蜜柚林。

“村里是否從豐溪抽水灌溉蜜柚林?”記者好奇地問道。“灌溉用水是從山里引來,是真正的山泉水。”楊學智指著一條條隱藏在綠樹下的水圳說。

大山里種果樹困難重重,灌溉是第一道難題。豐溪河地勢低,要將溪水引上大山需要配套大量機電設施,成本極高。楊學智在調查中發現,一直以來大覺村的 蜜柚灌溉用水都是引自山里的泉水,大覺村已經修建有不少水利陂頭引用山泉水。但是因為年久失修,陂頭有的出現嚴重滲水,有的嚴重堵塞,活水斷流后,蜜柚種 植的山地逐漸被村民荒棄。

來到大覺村后,楊學智首先要解決灌溉問題,白云區“雙到”扶貧小組一方面向大埔縣水務局爭取建設資金,另一方面太和鎮投入了30萬元建設資金。很 快,大覺村水圳重修工程啟動了。如今,大覺村的大山里已經重修了20條共6.5公里水圳,另外修建7座水利陂頭,滿足了農田和果林的水利灌溉。

豐溪河發源于大埔縣北端,從山頂蜿蜒而下,將大覺村一分為二。村民經常來往兩岸,耕種農田,購置物品,探訪親友,交通出行全靠幾座搖搖欲墜的木頭橋 梁。1996年一場特大山洪沖毀了多座橋梁,由于經費短缺,橋梁遲遲未能重建。村民只能繞道從幸存的橋梁通過,或者趁著秋冬枯水期,趟淺水冒險過河。

“雙到”扶貧啟動后,大覺村修筑橋梁被正式提上日程。楊學智調查發現,大覺村需要新建和加固數座橋梁,但是新建一座跨溪水泥橋梁至少要花費20來萬元,光靠太和鎮自籌資金無法實現所有項目。

籌集資金成為楊學智實現修建橋梁的一大難題。幸運的是,大覺村自身雖然貧困落后,但外出做生意的鄉賢數量不少。楊學智決定外出尋訪鄉賢籌措資金,在“雙到”扶貧政策和楊學智等扶貧干部的動員下,越來越多的鄉賢自愿出資回饋家鄉建設。

目前,大覺村已經新建起6座橋梁,拓寬加固2座橋梁,總耗資109.5萬元,其中太和鎮出資41萬元。2014年落成的太和橋,橋面寬敞干凈,堤岸抬高加固修繕一新,溪水從橋下緩緩流過,村民挑菜載貨來來往往,再也不用為過河發愁。

化解矛盾促安全飲水工程順利推進“雙到”扶貧中,扶貧干部既要與當地村干部實時交流,又要創造條件讓貧困村民參與脫貧,扶貧干部獲得村兩委干部和農戶支持是工作推進的必要條件。

扶貧工作千頭萬緒,如何贏得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三年扶貧中,楊學智扎扎實實做工作:修橋鋪路、水利灌溉、修建廣場、飲水改造、教育幫扶……

三年的付出讓楊學智在大覺村中口碑極佳。記者在大覺村采訪中發現,楊學智在村民中的評價極高。在大覺村內,不少上學的孩子一見到楊學智,都會親切地 叫一聲“楊叔叔”,這得益于楊學智在這里實行教育幫扶。從2013年開始,楊學智向太和鎮爭取到一筆資金,啟動了教育幫扶,他挨家挨戶給有上學的孩子每年 發放幾百元的助學金。“聽到學生叫我楊叔叔,我心里暖烘烘的,覺得三年的辛苦付出很值得。”楊學智笑著說。

更令楊學智充滿干勁的是,他在大覺村找到“志同道合”的村書記鄭暢光。楊學智駐村扶貧不久,經營海鮮菇基地的老板鄭暢光經常上門找楊學智交流,兩個年青人在許多不眠的夜晚里交流了如何進行產業扶貧、促進脫貧,甚至聊到了如何團結高坪、大常、社角三個自然村。

不久,鄭暢光參選村書記,并且成功當選。楊學智和鄭暢光在談及對方脫貧理念時惺惺相惜。鄭暢光贊賞地說:“楊學智對大覺村的脫貧幫助很大,很多村民 都表示感動,我們村干部更是發自內心認可他的扶貧工作。”而楊學智也評價說:“鄭暢光視野開闊,自愿回鄉競選村書記幫助村民致富,他的行為非常高尚。”

扶貧干部與村干部惺惺相惜,這為楊學智開展工作創造了優越的條件。扶貧中,發生了一件令楊學智難忘的事,他在改造全村安全飲水工程中沒有遇到阻力。 早在2010年,梅州日報曾報道過高坪因為鋪設供水管道遭遇大常村民屢屢破壞,原因是高坪鋪設的取水管要從大常村經過,后者認為其破壞本村風水,因此兩村 常年齟齬不斷。對于大覺村的集體決定,高坪村人并不熱心。

外來的扶貧干部楊學智由于不涉及兩村矛盾,反而贏得村民的信任。在楊學智和鄭暢光協助之下,高坪村和大常村矛盾逐漸化解,安全飲水工程順利推進。

爭取到全村民心聚攏之后,大覺村馬上進行村容村貌改造。“駐村前,村里遺留了不少當年造紙廠的破敗廠房,而且屋前屋后有不少荒棄的養豬場,村容環境 很不理想。”楊學智告訴記者,“自然村之間矛盾減少之后,我們讓村民把臟亂差的廢棄養豬場扒掉,把土地填平,在屋前屋后種上蜜柚,現在環境已經大為改善 了。”

得到扶貧好處的村民也越來越積極參與到脫貧行動中來。大覺村一位80歲老人告訴記者,看到村容村貌的改變,村民收入增加,他切身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心。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邵阳市| 阳朔县| 饶河县| 普兰县| 修文县| 巩义市| 浙江省| 三门县| 墨玉县| 双城市| 邢台县| 阳谷县| 仲巴县| 阿巴嘎旗| 都匀市| 高平市| 灵璧县| 旬邑县| 乌鲁木齐县| 同仁县| 安平县| 南平市| 寻乌县| 蓬莱市| 鲁山县| 海伦市| 太仆寺旗| 修水县| 卓资县| 股票| 犍为县| 云梦县| 辉南县| 灵川县| 海淀区| 安多县| 蒙阴县| 玉田县| 高唐县| 乃东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