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9月以來,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13家造紙企業相繼關停,全市水鄉經濟區共有53家造紙企業關停。全市總計劃引退54家造紙企業,余下1家未停產的企業獲得市政府同意延長生產期限至2015年12月底。
截至今年9月底,東莞市財政局共撥付水鄉“兩高一低”造紙企業整治與引導退出首期獎勵資金9.92億元,占獎勵總額17.1億元的60%。
54家造紙企業關停,將減排化學需氧量6624噸、氨氮209.2噸、二氧化硫15938.1噸、氮氧化物6581.7噸,分別占廣東省下達東莞市“十二五”減排任務的20.2%、4.1%、37.9%、11.1%。
江南大橋橫跨東江南北,橋下的東江干流沿北面緩緩流經中堂,橋洞中數十年如一日往來穿梭的運沙船,與江南大橋一同見證了中堂造紙業的輝煌與夢想。
53家造紙企業,17.1億元獎勵資金,主動關停,自覺退出。如此大的治污決心,如此大的治污力度,如此大的治污成效,足以在東莞治污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造紙等于印鈔票
紙制品市場供不應求,工廠沒有庫存的概念,有時都要客戶先給錢再造紙。
東莞市東糖造紙有限公司在中堂鎮13家退出造紙企業中榜上有名。這家實際設計產能只有3.39萬噸的小造紙廠,在中堂造紙史上卻名頭不小。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東莞糖廠造紙廠,可謂中堂造紙業的開山鼻祖。伴隨企業經營體制變更和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東糖造紙廠見證了中堂造紙業數十年來的風雨歷程。
據東糖造紙廠負責人介紹,豐富的水資源優勢,為中堂鎮造紙業發展提供了土壤。改革開放以來,東莞電子、服裝等制造業迅猛發展,原材料獲得和產品銷售市場的便利,更是極大地推動了當地造紙業的發展。
“最好的年代是1995年以后,持續10多年時間。那時紙制品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工廠沒有庫存的概念,有時都要客戶先給錢再造紙。有人說,造紙等于印鈔票。”
那時,理文造紙廠、玖龍造紙廠等一批紙業大鱷,相繼落戶東莞投產。2011年,中堂鎮已有造紙企業28家,造紙生產線104條、多層高速紙板生產線24條,產值達105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6%。整個珠三角紙制品年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東莞占了2/3的體量,而中堂則占了東莞紙制品市場超過40%的份額。
與其他地區不同,東莞造紙業是以廢紙為原料的再生紙生產,主要生產的是包裝紙。據專家估算,每造1噸紙需要4立方米的木材,約3棵樹,而回收一噸廢紙,能夠生產0.8噸再生紙。按200萬噸的年產能計算,相當于每年使約675萬棵樹免遭砍伐。在生產過程中,各造紙廠也要按照環保的標準和要求,努力治污,做到達標排放。
“看,這是以前污水處理廠的舊址,占了整個廠區很大一塊面積。”站在一片雜草叢生的土地旁,東莞市珠江特種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堂鎮造紙業協會會長陳樹芬告訴記者,工廠建于2000年,年生產能力為12萬噸,去年11月響應政府號召率先主動關停。14年間,污水處理廠在2003年、2009年、2012年先后進行了3次技術改造,以達到污水排放標準。“每年賺的錢,很多都投進工廠實施技術改造了。”陳樹芬感嘆道。
一旁的中堂鎮環保分局副局長龔國干確認,在此期間,東莞造紙業污水排放標準確實經過較大提升。從最初執行的《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1992),到后來執行的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再到現有造紙企業嚴格執行的《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其中化學需氧量、氨氮已執行特別排放限值表3標準,其余指標執行表2標準。
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給東莞傳統出口制造業發展帶來嚴重影響,并殃及造紙業。訂單量大幅度下降,價格急劇下跌,造紙企業利潤微薄。據悉,幾年來,包裝紙(如高強瓦楞紙)價格從最高的約3500元/噸降至約2100元/噸。小規模造紙廠更是雪上加霜。為節約成本,一些小造紙廠鋌而走險,違法偷排、超標排污行為時有發生。
“大量產能偏低的企業,對于中堂鎮乃至整個東莞造紙體系來說,到底是潛力股還是軟肋?”中國造紙學會秘書長曹振雷的發問,令人深思。早在2010年5月,在中堂鎮現場考察時他就指出:“中堂造紙有3個1/3,其中1/3是先進水平,1/3是中等水平,1/3是低產能。中堂需要對1/3低產能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能,如果不淘汰1/3低產能企業,會影響到中堂造紙的整體發展。”
2013年年底,《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以下簡稱《總體規劃》)頒布實施,為東莞造紙業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
根據《總體規劃》,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將以水鄉生態為基礎,充分發揮水鄉文化底蘊,積極探索水鄉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子,努力打造嶺南傳統文化與現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規劃實施方案確定了8項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推進水鄉特色生態系統的治理、修復、保育和建設,第三項是推進水鄉特色產業體系建設。無論是生態系統治理還是特色產業發展,都把大力推進“兩高一低”企業退出和落后產能淘汰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不破不立,邊破邊立。2014年9月16日,東莞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東莞市水鄉特色經濟發展區“兩高一低”企業全面整治與引導退出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要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以向污染宣戰的決心,忍住一時之痛,努力打造美麗水鄉,實現水鄉經濟區高水平崛起,引導“兩高一低”企業在2015年底前全面退出。
根據《工作方案》,共有101家企業納入引導退出計劃,其中造紙企業54家。54家造紙企業總設計產能為567.5807萬噸/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占全市工業排放量的16%、15.8%、13.8%、6.7%。
提前退出給予資金獎勵
珠江特種紙業得到5520.6萬元獎勵資金,其中第一期3132.36萬元已經拿到手
2014年11月13日,東莞市珠江特種紙業有限公司成為中堂鎮首個退出的造紙企業。談起一年前“賣廠”的情景,公司老板陳樹芬仍難掩心中的傷痛之情,這位年近五旬、土生土長的東莞人眼眶不禁有些濕潤。
心痛的不止是企業,還有當地鎮政府。其實,東莞淘汰的54家小造紙企業只是相對小的概念。平均每家造紙企業都有約10萬噸/年的產能,每年均稅收也有約300萬元(合計約1.5億元)。這些企業如果放在其他地區來看并不算小。但是,為了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為了水鄉地區和東莞市長遠、更好地發展,相關鎮政府也只能忍痛割愛。
不過,東莞市珠江特種紙業有限公司卻得到了政府5520.6萬元的獎勵資金,其中第一期3132.36萬元已經拿到手。
2014年9月19日,東莞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經信局聯合印發了《東莞市鼓勵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兩高一低”造紙企業提前退出獎勵專項資金暫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確定了獎勵范圍、申請條件、獎勵方式和標準。
根據《管理辦法》,獎勵范圍為中堂造紙產業基地外年審批生產能力在20萬噸以下(不含20萬噸)的包裝紙生產企業和年審批生產能力在5萬噸以下(不含5萬噸)的生活用紙生產企業。企業必須在2015年3月底前完成申請手續,并在2015年6月底前完成停產。企業申請退出前一個周年處于正常生產狀態(正常生產狀態是指企業連續正常經營半年及以上,或開工滿8個月。根據企業納稅憑證、電費清單、人員工資發放等確定)。按市環保局、經信局等市級部門要求整改、處于非正常生產狀態的企業,由相關職能部門核準報經市政府同意后,可納入獎勵范圍。
“這筆給企業的資金,既不叫補償,也不叫賠償,而是稱作獎勵。”在東莞市環保局水鄉環管辦負責人張永聰看來,這樣的定位正體現了引導退出工作必須堅持的尊重歷史、尊重現實、著眼未來和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為有效推進引導退出工作,經過前期多方調研,引導退出專項工作小組最終確定了監管先行、財政引導、保障基層、合力共治的工作思路。
據介紹,提出財政引導,主要是考慮到引導退出工作必然涉及相關企業和群體的切身利益,而且這些企業相當部分是初期執行準入門檻偏低而通過合法審批進入的企業。這些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也對水鄉經濟區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對其適當給予一定的財政獎勵,加快推動其存在污染的生產環節有序搬離,并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其轉型發展,發展總部經濟,有利于工作的穩妥推進。
經初步測算,退出的54家造紙企業共可獲市財政獎勵資金約17.1億元。2014年安排給東莞的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中央獎勵資金為兩億元,剩余的全部要由東莞市財政解決。
在實施有效獎勵的同時,東莞市環保局進一步加大水鄉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將專項檢查、交叉檢查和夜間突擊檢查的綜合運用常態化,擴大日常環境監測范圍、提高頻次,通過環保嚴管措施,加快企業退出步伐。
截至9月,東莞市累計對水鄉經濟區“兩高一低”企業開展了指令性監測44家(次)、監督性監測102家(次),發現超標排污行為10起;累計對水鄉經濟區“兩高一低”企業開展了環境監察809家(次),出動執法人員1938人(次),發現存在環境違法行為24起,立案查處24起,整改完畢18起。按照堵疏結合、治舊控新、獎懲并舉的原則,東莞市綜合運用控、打、管、獎、引、督六大措施,打好引導退出攻堅戰。
為退出企業尋找出路
推行聯合開發模式,對企業退出后的土地和廠房實行整體規劃、統一開發、共同運營
10月20日,記者來到原東莞市珠江特種紙業有限公司廠址時,幾個工人正在拆換廠名,掛上了廣東莞香糧食加工基地的牌子,大門也換了方向。
這個做了十幾年的造紙廠,就地搞起了糧食加工基地,項目總投資1.5億元,將建成日產300噸大米生產線,年倉儲、深加工稻谷及大米10萬噸。
陳樹芬告訴記者:“中堂鎮這些造紙廠的老板大都是本地人。退出后,我們也想過去其他地方,如江門、新會等地,繼續干老本行。可是,其他地方也要求至少是年產20萬噸以上的規模。這樣的規模投資至少要兩億元,但民營企業要想貸款不容易。而且現在紙價還是這么低。”
對此,東莞市委、市政府要求不僅要用最嚴厲的監管手段倒逼“兩高一低”企業退出,也要用最人性化的手段去關心企業,積極幫助“兩高一低”企業尋找出路,對就地轉型的企業加強服務和指導。優先給予“三舊”(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的優惠政策,支持退出企業所在鎮街、社區(村)與東實公司開展合作,探索推行市、鎮、村、企業聯合開發模式,采取土地入股等靈活多元的方式共同出資成立合作公司,對“兩高一低”企業退出后的土地和廠房實行整體規劃、統一開發、共同運營,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形成水鄉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造紙廠的退出,對于其他保留下來的造紙廠來說絕對是個警示,對于東莞造紙業污染防治整體工作來說絕對是個促進。
“盡管前期工作進度較緩慢,但我們仍在努力,加快推進中堂造紙產業基地兩個集中建設。”中堂鎮環保分局一位負責人介紹,當地鎮政府正在努力加快推進造紙產業基地集中排水專管建設和基地集中供熱工程建設。若中堂鎮無法按時完成造紙基地兩個集中建設,根據《工作方案》的規定,則要在2016年底前引導基地內審批產能線下的造紙企業退出。
“只是做強,不是做大。”張永聰指出,盡管在推進水鄉特色產業體系建設任務中,也提出了要促進食品、綠色紙品、服裝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但必須是產值上升、污染減輕。
因為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產業發展指引(2015年本)已明確規定,紙漿制造、造紙(包裝紙、文化紙、新聞紙、生活用紙及紙板制造)都屬于東莞禁止發展的產業。中堂造紙產業基地原則上不再接受新增和搬遷入園造紙項目,現有造紙企業不得增資擴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