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媒體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上明確列出了4大類疏解對象。首先就是“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具體表述為:“堅決退出一般性制造業,就地淘汰一批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紡織印染、機械、印刷、造紙等污染比較大、耗能耗水比較高的行業。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路徑已經越來越明確。媒體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這項工作內容上包括增量控制和存量疏解兩部分,時間上則是“分三步走”。
具體來說:2015年基本確立并啟動實施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頂層設計、分領域推進方案和嚴控增量的長效機制,增量控制取得明顯成效,存量疏解啟動;到2017年,“非首都功能”增量得到有效控制,存量疏解取得突破進展;到2020年,“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顯成效,一批企業、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機構、行政企事業單位有序疏解遷出。
在增量控制上,北京市發改委正在醞釀2015年版本的《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及實施細則。未來北京全市受到禁、限的行業,在全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比重,將會由目前的34%提高到55%;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城六區”受到禁、限的行業,在全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比重,將從42%提升至79%。
在存量疏解上也已明確四大“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出京。一是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二是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第三產業,三是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四是部分行政性、事業型服務機構和企業總部等。
“負面清單”嚴控增量
對于增量控制,北京主要依靠“負面清單”制度明確新增產業和功能的底線。
據了解,北京在去年7月份就出臺了2014年版本的《目錄》,這也是我國第一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產業指導目錄。這份目錄的出臺也就意味著不符合“四大中心”定位的行業,已經被關上了進入北京的大門。
北京市發改委一位內部人士介紹,北京16個區縣分為四大功能區,東城、西城為“核心區”,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為“拓展區”,通州、順義等為“新區”,平谷、懷柔等為“生態涵養區”。按照2014年《目錄》,在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20個大的門類、432個小的行業類別中,北京全市禁、限的行業類別為147個,占34%,“核心區”和“拓展區”分別禁、限的行業有322個、194個,分別占75%、45%,“新區”和“生態涵養區”禁、限的行業為148個、285個,占34%和66%。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透露,《目錄》發布一年以來,嚴控增量的效果正逐步顯現。2014年北京中心城區未批準建設展覽類設施、酒店、寫字樓等大型公建項目,北京全市按照《目錄》不予辦理設立或變更等登記業務達到6900余件。
來自北京市發改委的數據顯示,“負面清單”對于北京空間結構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起到了較為明顯的調控作用。在2014年北京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新設企業數量上,制造業下降了2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下降了8%;“核心區”的“批發和零售業”降幅達到45%,“拓展區”“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及“批發和零售業”的降幅都在20%以上。
媒體獲悉,北京將繼續依據《目錄》嚴格實施增量控制,初步的設想是,全市層面的禁、限行業的比重將提升至55%,“核心區”和“拓展區”將執行一樣嚴格的禁、限措施,禁、限行業的比重將提升至79%。
7月22日下午,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專門研究2015年版本的《目錄》修訂等事項,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主持會議。
存量疏解四類功能
按照盧彥的說法,四類“非首都功能”將被疏解,即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區域性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業型服務機構。
媒體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上明確列出了4大類疏解對象。首先就是“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具體表述為:“堅決退出一般性制造業,就地淘汰一批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紡織印染、機械、印刷、造紙等污染比較大、耗能耗水比較高的行業。引導和推動非科技創新型企業遷出,主要包括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型企業、高端制造業中比較優勢不突出的生產加工環節,特別是零部件制造業、石化產業以及食品、釀酒、飲料等相關制造企業。”
對于“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的描述,還具體提到“將引導金融機構電子銀行、數據中心、呼叫中心等勞動密集的后臺服務功能從北京三環以內整體遷出”。
對于“部分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明確提到了“推動在京部分普通高等本科教育有序整體遷出,老校區向研究生培養基地、研發創新基地和重要智庫轉型”。
對于“行政性、事業型服務機構”,提出“優先疏解中央國家機關在北京二環以內的非緊密型行政鋪助服務功能,包括服務中心、信息中心,行業協會、研究院所、培訓機構、學術類社團、報社、出版社、雜志社等”。還提出“北京市和中央行政及企事業單位率先啟動疏解工作,用于給自己動外科手術”。
來自北京市發改委的消息稱,北京正在系統研究、分類制定四類功能存量疏解方案,首先要堅決退出的是“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截至2014年底,北京累計退出污染企業680家,2015年上半年又退出185家,到2017年要退出1200家污染企業,實現重點工業污染行業調整退出目標。
醫療和教育功能的疏解關注人群最多。統計數據顯示,北京88家三級醫院中共有67家集中在“城六區”,89所在京高校中共有64所整體或部分集中在“城六區”。來自北京市發改委的消息顯示,正在制定教育和醫療疏解方案,2017年疏解項目要取得實質性進展,2020年要完成疏解。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四類疏解對象應該區別對待,因為第一類、第二類疏解對象是市場化主體,以營利為目的,他們對疏解的條件要求較高,比如方便快捷的區域交通體系、優質均等的區域公共服務等,對于這兩類疏解對象,政府應該創造條件,通過鼓勵政策以及經濟杠桿推動疏解工作;而對于第三類、第四類疏解對象,政府可作為的空間更大,可發揮對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
北京市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楊松建議,北京市應該制定疏解“非首都功能”行動計劃,及時向社會公布近期和未來需要疏解的單位、部門、企業、行業,向外界明確疏解對象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