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中,《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終于正式出爐。
這是國務院繼2013年9月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后,為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出臺的又一重要政策措施,其中共包含了10條、35款、76項、238個具體措施,確定了一系列可以量化的硬指標。
環保部運用國際通行模型對“水十條”實施的影響做了預測評估: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5.7萬億元,累計增加非農就業約390萬人,使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增加2.3%。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表示,“水十條”量化指標的另一個重要亮點,是它不再停留在減排量、排放標準等舊時代的手段上,而直接將河流等水體的改善程度作為考核標準,標志著以環境質量和環境效果為核心的環保時代已經來到。在諸多可以明確執行的實施細則中,環保產業自身如果不能深刻認識到這個變革,依然停留在已有的項目開拓方式和對市場的認知上,將很可能面臨著在產業重構和競爭模式升級中被淘汰的風險。
環保產品市場高達萬億元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公共財政與投資咨詢部副主任逯元堂告訴,“水十條”的實施將帶動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根據模型估算,“水十條”的實施將直接帶動環保產品和服務超過1.4萬億元,其中直接帶動水污染防治專業設備制造、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制造及水處理專用藥劑制造等占比約為70%,環境咨詢、建設運營服務等占比約為30%。
具體來說,“水十條”帶動的環保產業產品與裝備主要包括針對河流、地下水、湖泊、海濱和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新建、提標改造以及管網建設、污泥處理處置等設備及工器具,以及膜組件、藥劑等環保產品;針對地下水、湖泊、海濱和水源地的環境監測設備以及應急管理平臺和軟件系統;針對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生產用于垃圾處理工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和區域綜合修復建設工程的防滲系統以及河道生態修復等裝備和產品。
環保服務方面,主要為水源地、區域環境保護規劃、湖泊生態調查等工程設計、咨詢、評估、環評等環保咨詢服務;“十大”重點行業專項整治與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污染防治的清潔化生產設計、改造、建設、運維的環保綜合服務;園區水環境監測、污染防控、環保設施運營等第三方治理服務;再生水和海水等城市第二水源利用的設施建設與運維服務。同時,“水十條”還將帶動與水環境產業其他相關行業發展,如環境金融、節水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產品及服務。
有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8月,我國環保產業從業機構約有2.4萬家,年營業收入約為3萬億元。按照此前有關部署,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4.5萬億元,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沒有產業介入,環境治理很難真正落地。”傅濤指出,“今后政府將更多提供產業采購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這將使中國環保產業指數級增長”。
綜合多家機構發布的關于“水十條”政策落地的研報發現,多家券商看好“水十條”落地將為水務板塊帶來的新發展機遇,認為會為水處理行業帶來新的投資機會,甚至將迎來新一輪的環保盛宴。
新舉措帶動國產設備提質升級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水十條”帶來的巨大新商機,無論是國產環保社會和服務機構,還是國際環保設備與服務廠商,都像參與中國水治理這樣一個巨大的工程。由于多方面的綜合原因,目前國產環保設備的質量水平與國際頂尖仍有差距,我國的環保設備產業也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
面對“水十條”帶來的萬億元的市場誘惑,“水十條”也專門出臺了稅收和基金方面的措施,支持國產環保設備的發展。稅收方面,“水十條”提出:對國內企業為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大型環保設備,必需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對國內企業為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大型環保設備,必需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將有利于形成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具有國際品牌的產品,促進企業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提升環保企業裝備制造能力水平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水污染防治提供技術和物質支撐。”逯元堂說。
據財政部公布的2015年中央財政預算,中央對地方節能環保支出專項轉移支付中,水污染防治資金預算數為130億元,比2014年執行數增加60億元,增長85.7%。然而,相對于萬億級的投入,財政資金投入仍相差甚遠。
社會資本的引入是“水十條”的另一大亮點:積極推動設立融資擔保基金,推進環保設備融資租賃業務發展。逯元堂認為,環保設備融資租賃等措施的推進,其主要目的是解決環保項目缺乏資金和融資難的問題,通過環保設備融資租賃的推進,緩解環保項目一次性投入壓力,促進環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專家預計,未來在焦化、輕工、制藥、石化、印染等行業廢水處理技術、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高耗水重污染行業廢水回用和“零”排放技術、高性能的膜材料及膜組件,地下水修復、環境監測等領域,將成為水污染治理技術發展的重點。
(中國質量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