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業正面臨更為嚴峻的環保標準限制。中國政府日前出臺的一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造紙列入十大水污染重點行業治理范圍,并要求關閉環保設施差的小型企業這一計劃指出,2017年底前,中國造紙行業力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漿技術;到2020年,造紙等高耗水行業達到先進定額標準。這一標準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質檢總局等多個部門參與制定對于中小型造紙企業而言,如果再不作出改變,這一計劃及其所提出的標準已基本劃定其生命周期。但對一些大型造紙企業來說,這可能反而是一個“好消息”。中國文化用紙領軍企業之一的晨鳴集團董事長陳洪國說,環保標準越嚴格,越能讓市場競爭有序,經濟和生態效益取得雙贏晨鳴集團是中國造紙行業較早啟用制漿造紙廢水深度處理回用技術的企業。在晨鳴壽光生產基地污水處理廠,公司每天排放的6萬立方廢水中有4萬立方水COD(化學需氧量)含量控制在300mg/L以內,通過管道輸送到市污水處理廠繼續處理,另外2萬立方水利用中水回用工程將COD降至60mg/L再用于生產COD被認為是監控造紙行業水污染的最主要指標。造紙產能和產量連續19年位居中國造紙第一大省的山東正是通過不斷提高這一指標門檻,在十余年時間里將大批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清理出局。2014年,山東紙及紙板產量175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7%上世紀90年代初期,污染嚴重、臭味熏天曾讓山東造紙業飽受社會譴責。“幾乎是一家企業污染一條河流”,山東造紙行業協會理事長王澤風說,“當時山東幾乎每個縣都有造紙廠,有的鄉鎮好幾家紙廠,全省造紙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由于沒有污水處理設施,造紙廢水嚴重污染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