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幣被處理成小圓柱體銷毀地點很神秘
近日,記者經允許后進入一輛從天津運往保定的運鈔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運鈔車必須有武裝押運。不管是人民幣完整券還是殘幣,都必須由特種運鈔車運輸。
按規定,為了保證安全,運鈔車只能在白天運輸,同時,廢鈔銷毀地點也不能在城區。記者跟隨運鈔車從天津高速上下來,司機說,這條小路已經走了十幾年,兩邊是農田,知道的人很少。經過半個多小時車程,記者來到位于河北保定的一個殘幣銷毀地點。這個銷毀地點并不起眼,看上去與普通工廠一樣。
常見的銀行運鈔車,門都是從后面打開的,而記者發現運輸殘幣的押送車的車門是從兩邊打開的,里面裝的不是鈔票專用鐵皮箱,而是8個巨型麻袋。從外面可以隱約看到麻袋里裝的東西顏色并不相同,有粉色的、有綠色的。粉色的是100元的殘幣,綠色的是50元的殘幣。
殘幣被處理成小圓柱體,重量大概100多克,按照原先面值大約有17000多元。雖然運鈔車的裝載量最大可以達8噸,但每次運輸的量一般不會太大。記者跟隨的這輛車總共運輸了4噸殘幣,折合上億元。
殘幣銷毀產生的廢泥用來養蚯蚓
在銷毀車間,記者看到,一臺三米多高、十幾米長的大型機器正在運轉。機器的一端是進料口,工人把一袋袋人民幣廢料倒進了大槽子,通過容器內置的銷毀刀將殘幣進行攪拌。紙幣變成紙漿需要經過脫墨處理,清除殘幣上的圖案和文字,而鈔票的脫墨比一般廢紙更難,因為鈔票的濕強很高。
經過兩個多小時,脫墨完成,殘幣脫去了顏色變成了白色的紙片。之后再經過解離等幾道程序,紙片中的纖維被分離出來,殘幣變成白色紙漿。工作人員說,每年銷毀各種券別的廢料加在一起大概6000噸左右,折合成人民幣大概幾千億。
由于人民幣的原料主要是棉花,所以這些殘幣在經過處理變成紙漿后,吸水性和柔韌性更強,更適合于生活用紙。去年APEC會議曾用過一種會議紙就是殘幣制作的。
在殘幣循環再生產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垃圾”,也就是廢泥。這些污泥被用來養蚯蚓,蚯蚓可用做釣魚的餌料。由于殘幣污泥里面沒有太多的有害物質,它的主要成分是細小纖維等有機物,所以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蚯蚓喜歡吃這種有機質,所以這些污泥就成為飼養蚯蚓的主要原料。市場價每噸200元,一年能帶來3萬多元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