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造紙行業長期依賴進口設備的局面,打造與中國紙業國際地位相匹配的造紙裝備產業,承擔起振興中國造紙裝備產業的重任……
當中國造紙自主裝備星光匯成員企業,在中國紙業發展大會的舞臺上誓言“與造紙行業攜手前進,共創輝煌”時,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造紙行業舞臺上這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2014年11月8日,河南大指裝備自主研制的高速文化紙機車速達到1500米/分,幅寬5.6米,通過專家鑒定;
凱信機械研制的1200米/分衛生紙機剛剛出口英國,2500米/分的高速復卷機在國內也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
華章科技已經成為可與國際一線企業同臺競技的自動化系統成套供應商;
長泰的分切、輸送設備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
環龍幾年前收購了金熊,已開始主導國內造紙毛毯市場;
鄭州運達專注的廢紙制漿處理技術,也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業績;
還有中國造紙裝備有限公司、河南崇義等一批骨干企業,都是我們行業的中堅力量。
經過多年的蟄伏,造紙裝備行業的企業,終于成長為可以獨立面對風雨的一棵棵小樹,蔓延成一片片森林。
隨著中國造紙工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中國造紙行業告別了短缺時代,部分產品出現產能過剩,規模擴張空間被大大壓縮,過去依靠投資、擴大產能、規模擴張帶來的增長已不可持續。
這一背景下,造紙行業利用國外現成技術,實現了技術快速跨越的步伐將會明顯放慢,以后支撐行業發展的工藝技術裝備更多的是依靠技術的自主創新。
“過去我們只要有錢買新的設備,產量上去了,市場又有需求,速度肯定就上去了。但現在普通的國外技術我們已經不需要了,我們需要的是國外核心的東西。而人家不賣,即便賣也是高價,那么這就需要我們更多地去自主研發。”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錢桂敬在一次行業大會上如此表示。
而在原輕工業部裝備司司長胡楠看來,這正是自主裝備企業的發展機會,也是近幾年國內企業迅速發展的原因。“首先是國內裝備企業技術的進步,其次是市場變化之后,造紙企業要算賬。”他表示。
正如胡楠所言,處于供不應求市場環境下的造紙企業效率是第一位的,企業的產能越大、效率越高,就越要有利于占領市場、效益也就越好。
這時,企業最看重的是紙機的規模和穩定性,國外大型紙機的穩定和高效完美地契合了這一時期的市場需求,成為當時有實力的大型造紙企業的最優選擇。而當時大型企業無法覆蓋的低端市場,由于同樣面臨幾乎無邊的市場需求,靠國內企業零敲碎打的低端技術生產出的造紙設備同樣可以賺到盆滿缽滿。
但是市場的變化,讓無論是巨頭造紙和裝備企業還是低端的小紙廠小機械廠都必須面臨和適應這種變化。
事實上,這種變化敏感的企業早就感受到了。
姜豐偉表示,2010年之后的近三四年,國內造紙裝備企業一批優秀的企業和產品開始嶄露頭角。究其原因就是,從那時起市場開始變化,企業對裝備的需求不再僅僅是之前的低端產品和大路貨,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市場飽和、資金成本大幅提高、造紙行業利潤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單純的用大資金、引進大機臺單純產能擴張的道路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投資小、維護成本低、規模相對合適的特點在某種意義上則契合了目前市場“小而美”的需求。
正如胡楠所言,從裝備創新制造的角度,他推崇從用戶需求尋求原始投資成本、維護成本和運行成本的一個最低平衡點。
造紙行業高速發展時期,自主裝備企業難有立足之地,但在更講究經濟性和成本優勢的時代,他們的機會來了。
就此,錢桂敬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造紙行業正面臨增速減緩,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效益下降,資源、環境、能源約束不斷增強等新情況、新困難,戰略轉型期的中國造紙工業處于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先進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的支撐,在逐步實現造紙裝備高可靠性的基礎上,急需性價比較高的裝備以降低紙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