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具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被譽為“國寶”。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飛目生輝。
宣紙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產這種紙。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紙業逐漸轉移集中于涇縣。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寧國府(府治宣城)管轄,所以這里生產的紙以府治名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由于宣紙有易于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倫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后在一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于經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縷縷長而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復試驗,終于成功,這就是后來的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