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全國印刷復制管理暨“3.15”質檢活動座談會上,來自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的發言,引起大家的關注。作為行政執法前哨,來自一線的走訪發現,北京市印刷企業從2017年開始進入搬離北京的狀態,以通州區為例,鼎盛時期有印刷企業300余家,而現在實際經營的企業已不足30家。
根據年審統計資料,2016年北京市有出版物印刷企業602家。600家注冊企業與200家活躍企業的鮮明對比,讓印刷人看到了北京在2017年的疏解力度,也深切感受到了在京出版物印刷企業的生存現狀。雖然很多企業仍留存陣地,等待轉機,但綠色環保的堅定推進,很難再給它們全面復興的機會。
同樣不能等待的,還有出版企業亟待滿足的印刷需求。一方面,留守印刷企業業務量大幅上升,已經呈現滿負荷、超負荷運轉;另一方面,近年出版物市場逐漸回暖,印刷業務有所增長。需大于供的態勢愈演愈烈,逼迫出版企業重建印刷供應鏈,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據悉,北京一大型出版集團就準備將外圍印刷供應鏈設定在距京300公里和1000公里兩個區域。離京300公里,主力供應區域是河北、天津,包括山東、山西的部分地區,但這些地區也已面臨綠色環保的高壓,也無法完全承接從北京釋放出來的印量;而在1000公里的廣闊區域內,出版集團可以更有的放矢地選擇地點,長三角地區也蘊含更多的優質供應商。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距京300公里還是1000公里,尋找印刷商的指針明確向南,并未考慮東北三省。
對出版物印刷而言,“離京潮”是一重洗牌因素,按需印刷或許會成為另一重變化因素。在今天,對于重建供應鏈、重建倉儲鏈、不得不面臨更大成本壓力的出版企業而言,POD或許會越來越呈現更具實際的可操作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