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自步入2017年以來,環保壓力愈加沉重,上到造紙產業,下到印刷包裝產業,一旦觸碰環保底線,輕則通報關停,重則處以天價罰款。但同時,也有假記者借著環保的名義對中小企業進行敲詐勒索,有企業甚至被敲詐19萬......
1、假記者借環保之名敲詐中小企業
日前,河北省衡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五大隊打掉了一個冒充記者身份,敲詐勒索衡水、滄州、石家莊、保定等4個市20余個縣(市)眾多企業的特大犯罪團伙,現已抓獲該團伙成員22人,破獲敲詐勒索案件38起,涉案金額34萬余元,查扣作案用車輛5部,手機18部,查獲用于作案的證件、胸牌、車標等40余個。
據了解,假記者通常只要花1萬元至4萬元不等的價格就能從網絡媒體購買“工作證”“采訪證”“調研員證”“特約記者證”等證件。至于拿證人是否有相應的業務水平、學歷水平,甚至有無違法犯罪前科,發證單位一概不管。
拿到證件后,該團伙以中小企業為敲詐勒索目標,并以曝光企業問題為由索要“封口費”,價格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他們還專門建了一個“記者聯盟”微信群,用來互通線索,對一些資金雄厚、規模較大的企業,會在第一次敲詐成功后,由骨干人員指使其他人員再次或多次進行敲詐。
證件的輕松獲得,令敲詐團伙在敲詐時增加不少底氣,而環保持續高壓,也令眾多企業不愿因為環保問題面臨調查。許多企業本著息事寧人的原則,遇事能忍則忍,能花小錢解決的事盡量不鬧大。正是這種心態使得這個假記者團伙屢屢得逞,有企業連續被敲詐4次,敲詐總金額達19萬元。
2、印刷包裝企業屢屢被查
其實,說白了,近年來環保風暴的恐怖令許多企業都嚇破了膽,即便是本身清白并無問題可查,但一旦有人拿環保說事,并提供外人難以分辨的證件,也就只能花錢消災。畢竟,在這半年來,有不少企業因為環保問題受到嚴重處罰:
作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印刷業世界前四強企業,日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位于上海松江的兩家工廠,上海凸版有限公司與上海凸版印刷有限公司因違反相關環保法規,被處以三筆罰款,共計235萬元。
聯盛、敦信紙業已因群眾舉報環保投入不到位、經常在晚上偷排廢水廢氣,政府無法督促他們整改到位。被督察組責令停產并限期整改。
廈門金帛園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因涉嫌私設暗管排放污染物逃避監管,將廢水排入九天湖,被集美環保分局現場查封三臺印刷機,依法立案查處,擬處罰款2萬元,并擬移送公安機關調查處理。同時針對該公司未批先建的違法行為,擬處罰款1.5萬元。
漳州市彩色印刷廠因外租生產家具,油漆氣味無組織排放,酸洗廢水通過雨水溝排到九龍江,噪聲擾民,被薌城區環保局責令該公司在環保手續完善前不得擅自恢復生產;對其未批先建,未通過環保驗收擅自投入試生產行為處罰款3.3085萬元。
而被查原因幾乎都是經人投訴,環保標準不達標,其處罰結果要么是關停,要么是處以罰款。如此簡單粗暴的環保風暴,其質疑聲也在不斷發酵。
3、環保質疑聲突出
在6月份,一篇題為《大面積停產、失業、民怨沸騰國社發文質疑‘環保風暴’一刀切》的博文在網絡間盛傳,該博文對環保部的督查橫加指責。認為“環保重壓之下,風暴所到之處,包括化工行業企業在內,企業大面積斷水斷電停產,工人停工失業,家庭生計堪憂!有點哀鴻遍野的味道。”
博文說,很多中小化工企業主全部身家都壓在工廠里,而無數工人正背負著房貸、車貸、養家、養老的巨大壓力,政府采取一刀切式整治令不少無污染的企業也被強制關停。一時之間引發民怨沸騰。
但過不多久,又有專家反駁道:“企業也好,老百姓也好,政府部門也好,甚至輿論,整個社會都習慣了‘凡事差不多就行了’的思維,執法部門稍一認真即恪守依法辦事的原則,馬上就有企業喊受不了,就要以各種理由要你靈活,要你不要一刀切,其結果是違法企業以各種理由不斷地跟政府部門討價還價。”
環境保護如今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未來的日子里,環保標準會更為嚴格,造紙、印刷、包裝等行業將會成為環保重拳之下的重大“災區”。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必然會遭到不少阻擾,如假記者借環保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如網友發文質疑環保一刀切。
這些都是必將經歷的過程,很難對國家政策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此之下的企業唯有積極咨詢當地環保部門,了解政策法規,處理好廢氣、廢液及危險廢棄物,將生產流程的每個環節都做妥善處理,方能行得正,坐得直,迎來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