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當年從命題到排印高考試卷的全過程,祁慶生顯得十分興奮
紙引未來訊“終于考完啦!”伴隨著考生們一陣陣的呼喊,今年的高考于昨日落下帷幕。而對于今年的高考試卷,有人說難,有人說易;有人點贊,也有人吐槽。可無論如何,高考命題都承載了命題老師的熱血和激情。
今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雖然時光已沖淡了許多記憶,但對于40年前的命題組老師來說,當年的一切還歷歷在目。中山大學外語學院80歲的退休老師祁慶生和化學學院退休老師夏敬謀,便是恢復高考第一年廣東命題組的成員。回想起當年那段經歷,兩人還顯得很興奮,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參加高考命題工作。雖然已記不起具體題目,但某些情節還記憶猶新,“因為對于我們來講真的是一件很新鮮的事情”。
出題前
家人知道我們去命題,但不知去哪
1937年出生的祁慶生,如今雖然已是八旬高齡,但口齒伶俐,談及當年參加并見證了從命題到去印刷廠保密排印的全過程,她還顯得十分興奮。“今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當年我們高考命題組日夜工作,以及部隊保密管理部門照料我們的一切情景,還歷歷在目。”
據祁慶生回憶,1977年恢復高考時還不是全國統考,都是各省自己出題目,“所以才有了廣東省命題組的事情”。而當時的祁慶生也是廣東省命題組的一員,和另外兩位老師負責高考英語的命題。
當時上級領導通知各位老師去出高考題,祁慶生便和家人說了要去出題,“但是不可以聯絡”。夏敬謀也向記者說道:“知道去出題,但去哪里不知道。”那時還是11月份,并不冷,夏敬謀帶的衣服并不多,后來天氣逐漸變冷,家人給他寄衣服,都是送到高教局,然后再由專人送到命題組所在的地方。
整個命題組只有兩位女老師
就這樣,命題組老師們先集中去到高教局,領導和大家說一下任務,然后“一載就把我們載去了佛山”。車一路往佛山開去,在一個軍區停了下來,各位老師下了車,正式開始在部隊里商討高考命題事宜的生活。
雖然住在部隊里,但所住的區域是與部隊士兵隔開的。在部隊生活的這段時間里,命題組成員和部隊士兵是不能有私人接觸的,紀律很嚴格。而在這段時間里,命題組的老師們一般不能出去,“部隊會派人給我們做飯燒水,生活上也照顧不少”。若要出去購買生活用品,只能是三個老師一起同行才行。夏敬謀說道:“出去呢,一是不準打電話,二是不準寫信寄信,三是不能和別的人聊天。如果漏了題,這是大事來的,不得了啊!”
“我和華師的一個女老師一起住的,當時命題組,就我們兩個女的。”祁慶生向記者說道,當時每個科目的命題組都是三個人,前來參加命題工作的基本都是大學老師,不過也有中學老師參加命題。據夏敬謀回憶,其所在化學命題組,就有一位東山中學的老師,那時都已五六十歲,可依然過來參與命題。
出題中
出題不能太深
到了真正開始出題的時候,祁慶生和另外兩名老師都犯難了,因為他們都沒出過高考題,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考慮到這么多屆沒高考了,不能出太深的題目。”
首先要確定題型。由于大家都沒出過高考題,只能一起來商量。當時進部隊的時候帶的資料不多,只帶了字典和外國人編的一些習題冊子,三個人就參考習題冊子,看看有什么類型的題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簡單的翻譯題,有政治意義的。但當年的英語試卷沒有作文。
而夏敬謀也表示,當時化學題目出得也不深。化學一般是四類題,有概念題,理論題,計算題,最后就是綜合題。“當時綜合題有一道題,化學有很多個元素,到最后就是把它全部分出來。一道這樣的題,也是比較簡單的。”
完善題型和內容后,還要設置AB卷,同時還要有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當時設想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錯的情況要怎么扣分等。”對此祁慶生表示“挺繁瑣的”,到了真的改試卷的時候,還是有好多問題出來。
在部隊待了起碼一個月
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恢復高考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干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
祁慶生表示,雖然當時出的題目都是很簡單的,難度和現在的初高中題目沒法比,但最后考出來,高分和低分還是相差很遠。因為當時允許參加高考的對象很廣泛,所以來考試的既有老師也有學生,還有其他人,水平不一。
雖然題目簡單,看似出題任務很快就可以完成,但命題組老師們都在部隊里待了起碼一個月,琢磨高考試題該怎么出。“題目做了非常多的調整。”祁慶生坦言,出題不是一蹴而就的,經常出了一些題目,仔細琢磨后發現不合適,就又進行了改動。因此她笑著說道:“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
出題后
印刷:通宵在印刷廠工作,天亮前返回
“出了題,卷子要印刷出來,但又要保密。”于是,有一天晚上,祁慶生和各位老師吃完飯,等到天黑了,部隊的人就帶著命題組的人出門。至于去哪里?原來是到了廣州的印刷廠。
“當時挑選了一些印刷廠的老師傅一起參加卷子的排版工作,而我們也是要一起幫忙的。”想起排版的那幾個夜晚,祁慶生和夏敬謀都可謂是記憶猶新。
由于當時還是采用鉛字印刷,各位老師都要和印刷廠老師傅們一起擺放鉛制長條做成版面。報紙印刷前的一個重要工序,就是通過高壓把鉛字壓在紙型上,然后把紙作筒狀放進機器里,再用融化的鉛澆鑄,使文字內容形成一個鉛制筒狀物,以便機器印刷。
就這樣,從晚上忙活到快要天亮時,老師和師傅們就要帶著那些排好的版和鉛制筒狀物撤走,因為工作要保密,不能讓來上班的工人看到。“排好的那些版很重的,到第二天天亮前,我們將全部版搬上汽車,就運回去,然后將印刷廠全部恢復原狀,那些普通工人也不知道有人用過這個地方。”夏敬謀笑著說道。
包裝:蓋密封印蓋到手起泡
然而,試卷都印刷出來后,命題組的老師們還要負責將試卷包裝起來。
“那時候是這樣的,廣東省哪個縣哪個考場,有多少人考試需要多少試卷,同時還有預備卷,每個考場的試卷就用一個袋子裝起來。”據夏敬謀回憶,單單分試卷就用了很長時間,然后用牛皮袋裝起來。雖然已記不起當年高考有多少考生,但夏敬謀表示幾十萬還是有的。
“全部裝好后就蓋密封印,蓋印都蓋到手起泡。”夏敬謀表示,分卷和包裝的工作都是他們命題組成員以及一些領導做的,加起來才20多人。試卷全部裝完之后,就由專車送到保密局,然后以保密的形式發到各個地方的考場去了。
忙活了這么久,到了考試當天,老師們終于可以休息了!據祁慶生回憶,考試當天部隊的人就帶著命題組的人去廣西桂林“享受幾天”,等到學生們都考完試了才能回來,然后就開始進行改卷工作。
紙引未來是造紙、印刷、包裝行業的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集紙業行業資訊、在線交易、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為一體的產業鏈B2B平臺。幫助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幫助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抬升企業利潤空間;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高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