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兩會”熱度持續,尤令印刷人精神為之一振的是,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北省委員會專職副主委唐瑾提交了《關于以數字噴墨技術為突破點,推動我國向印刷強國邁進的建議》提案。
提案指出“我國…已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印刷大國,但還不是印刷強國…印刷機企業不掌握核心技術等問題。同時,全球印刷業正朝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中國印刷業面臨著彎道超車的巨大契機”;提案希望“政府支持印刷企業利用海外并購等手段掌握最據市場潛力、代表市場未來的數碼噴墨技術,推動印刷業像高鐵一樣,利用中國巨大的市場迅速做大做強。”
提案可謂說到了印刷人的心坎上!近年來,印刷業從昔日的“高科技產業”、“朝陽產業”、“文化產業”、“都市工業”逐步淪為“污染行業”、“夕陽產業”,可以說其社會地位每況愈下,從業者信心愈發不足。在印刷機械制造領域,有的龍頭企業“未戰而棄城池”,一眾明星企業不見影蹤;印刷廠在環保重壓下如坐針氈,尤其是京津冀的印刷廠,每逢霧霾天就成了“千夫所指”,但凡霧霾橙色預警、紅色預警則不得不停產限產。印刷業還興起了一股公司名稱“去印刷化”的熱潮,且這股熱潮在一些大集團、大企業中蔓延,穿上“印刷”的外衣似乎不吉利了。
正因此唐瑾代表的呼聲才顯得彌足珍貴。事實上,造成今日印刷下滑之勢,有不可逆轉的我國經濟轉型的原因,有溝通不足導致決策部門對印刷業的誤判。但是,最為關鍵的是,行業沒有核心價值,導致政府不重視印刷業,確有其“理所應當”之處。而且,政府部門對印刷業的重視也遠不如之前,局部而言,政府還有“棄印刷”的可怕傾向。
從某種意義上說,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印刷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印刷技術的發展卻在倒退。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中國誕生了王選的激光照排系統。當時王選面對的是長驅直入、席卷國內市場的國外照排系統。然而,王選團隊硬是憑著卓越的技術,把國外系統全部趕出國內。相比之下,今日中國有的印刷設備制造商,別說把國外技術(廠商)趕出去,自己先“逃跑”了再說。
當然,這是兩個時代。當年我國面臨“出書難”的問題,剛改革開放時出一本書需要一年多。后來國家痛下決心,曾分別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間,安排261個項目,投入印刷技術改造資金29.45億元,用于企業擴大生產能力和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這一下子就將我國的印刷技術水平提到了新的高度。但我國實行完全的市場經濟后,筆者發現,國家對印刷業的重視,已不再體現了進行跨部門聯合和組織,并且投入資金十分有限。企業之間各自為政,裝備技術不成氣候。
或許是當年國家意識到,不提高印刷水平,會嚴重影響文化信息的傳播。故而狠下決心。今天,正如唐瑾所說“我國印刷產業技術基礎相對薄弱、自主創新能力與動力不足,數字印刷技術裝備完全依賴進口。這意味事關新聞出版業發展和意識形態安全的印刷業就像被人卡住了‘喉嚨’,沒有自己的話語權”,這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嗎?
我們期盼,唐瑾委員的提案能得到有關主管部門的認真審讀和回復,有關提案建議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當然,每年兩會的提案眾多,政府主管部門是否重視、或是否在當前階段就予以重視,與提案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必要性、緊迫性相關。
附:唐瑾委員提案的要點概述
提案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談我國數碼噴墨技術的現狀特點及意義,主要觀點為“我國印刷業數字化比例低”、“數字噴墨代表行業未來,我國不掌握核心技術”、“噴墨印刷對于出版業意義重大”。
提案第二部分,希望我國政府從四個方面支持我國的噴墨印刷技術的發展:
政策上,“希望政府加大對(噴墨印刷技術相關企業)國產品牌的支持力度,在關稅等環節支持國產設備進出口”;
技術引進方面,“以財政等手段支持相關企業加快對噴墨打印頭核心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與再創新,實現數字印刷機的國產化”;
配套建設方面,“政府與相關領導部門要重點扶植相關企業,加快配套體系的建設”。包括:支持噴墨印刷設備的研制;加大對于數字印刷連線印后設備的研發與生產的支持;加快針對UV墨水、水性墨水的研發與生產配套的建設;加快適合噴墨印刷使用的印刷紙張的研發;扶持數字印刷技術在重點用戶中的使用;重視印刷云平臺的研發;
最后,提案“懇請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對該建議予以大力支持、扶助”:大力推動印刷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推動印刷產業結構性調整,增加我國印刷業的高端產能。
——更多印刷新聞,更多共享服務,盡在紙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