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國家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金陵刻經處傳習所在金陵刻經處揭牌。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助理王紅蕾、南京圖書館副館長、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全勤以及金陵刻經處常務副主任肖永明對此給予高度肯定,他們表示將創造條件,讓中國雕版印刷技藝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發揮積極的作用。
金陵刻經處位于繁華的新街口,鬧中取靜,白墻黛瓦,格外神秘。在這150年里,金陵刻經處幾度興衰,而始終不變的是,刻經藝人手尖上飛舞的木屑。馬萌青,金陵刻經處第六代刻版傳人,也是金陵刻經印刷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在金陵刻經處刻經已有30多年。“別看一塊經版只有兩個巴掌大小,卻是慢工出細活兒。”馬師傅說,一塊經版總共有800個字,但就算是行家里手一天也只能刻80個字,精巧一點的師傅刻一塊經版需要半個月,而且不能有錯字、別字。如果一塊經版錯別字超過30個字,就是廢版,得重新刻過。絕活怎么練出來的,馬老師笑笑,可是左手無名指的一小塊殘缺卻泄露了太多的不易,那是補老板時用力過大,不小心削掉的。但在他看來,只要握上刻刀,這雙手依舊完美。雖然雕版印刷單調、枯燥,而且過于落后與陳舊,但是令馬萌青欣慰的是,除了原本跟隨其學藝20余載的鄧清之,從2012年開始,刻經處多了兩名新徒弟。學習古籍修復專業的王康和劉鼎一,兩名90后的到來,也為刻經處增添了幾分朝氣。盡管師徒三代同堂,一共只有4個人,但在馬萌青心里,卻有種人丁興旺的滿足。
目前,金陵刻經處收藏有清代以來約十二萬五千余塊佛經、佛像版,是世界范圍內最大的漢文木刻佛教經版收藏中心。此外,還珍藏有《普慧藏》、《龍藏》、《嘉興藏》等多種版本大藏經,可以說是佛教文化一大寶庫,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金陵刻經處自創辦以來,人類文明史上最古老印刷術“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在此活態傳承,2009年,“金陵刻經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今天傳習所成立,又將為進一步保護與發展“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以及將這項古老文明源源不斷地傳承下去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金陵刻經處傳習所導師助理鄧清之,則代表“非遺”技藝傳承人發言,表示將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將金陵刻經印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