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在德國及荷蘭兩地,有參觀DRUPA 16杜塞道夫印刷機材展之旅,三天會場參觀,兩天參觀KBA、谷騰堡博物館、Oce展示中心及愛克發用戶TVE噴墨列印公司,確實十分震撼,也充滿很多啟示。出發之前認為應該所有印刷機器制造廠已在走下坡,但看DRUPA 16展會之后,也不盡然。以前六色加上光包裝平印機、八色及十色雙面書冊商用張葉平印機,展場只要全速開動,就有萬頭鉆動爭看場面,因為它使大家感到血脈噴張可更有效率去生產,但在今天不是設備性能及生產力的問題,而是在市場競爭之下,價格的破壞,只要大批量一些的工作,大家無不把價格壓到成本以下搶破頭去接,這種有好的設備,接到大單已無任何高興的心情下,小單更是比大單有很多老舊設備廠家在競食之下。外表亮麗光鮮的七座、八座平印機,速度由18000張、提高到20000張,對于機械廠的努力,我們卻十分無感。回到今天處境像CTP科技,自1995年發表以來,二十年不只制程和生產材料簡約,更是品質及CIP 3/4科技更深化應用。但數位無版列印科技,在1993年IPEX伯明罕印刷展就已發表,卻歷經二十多年仍讓印刷同業十分迷惘的投資方向,買小的每分鐘列印80~110張A3的輸出能力,只能望梅止渴。每分鐘150米、寬幅620mm,如果雙面列印,每分鐘列印近3000頁A4彩色頁面,看起來夠壯觀和一部張葉八色雙面機產能相近,又是可變印紋,50份不嫌少,200份不嫌多,每張內容都可改變,不用制版優點很多,但墨水費用是平張機油墨的20倍,依印紋不同,很容易一小時花2~3萬元噴墨錢,一天12小時下來是24~36萬元的墨水費用,所以每一令紙5~60元墨水費,這以現在輪轉機每色令25~40元的情況下,根本負擔不起,因此對印刷同業從有版印刷轉型到無版列印這一個變革是很緩慢,而且投入新的無版列印科技的人,失敗的業者多、成功是極少數,能找到合宜的市場,以合宜價格及利潤生存下來。
以前的人告訴我們,要「精益求精」,小時候聽到一個啟示,一磅精制鋼要價1美元,但到瑞士做成一磅手表飛輪轉動用的游絲,可以值5000美元,但這個神話在二十年后,被日本石英表打敗了,日本精工舍以石英震蕩計時,比機械表更精準數百倍。Epson公司至今仍然是世界上人工石英制造世界第一,手機、電腦無處不在的計時、計頻裝置,全部有石英震蕩器蹤影。而石英表的顯示器,Epson公司也是占電腦投影器核心元件市占70%的廠家,今天Display更在噴墨列印科技上支持精工Epson產業,所以碓井社長講,精工表在四十多年前打敗機械表,但來勢洶洶的iWatch智慧型手表,精工表仍然要走向功能化及智能手表去努力,做人體生物感知不困難,背后大數據、智慧型判斷,如血管、心臟疾病的徵候研判數據,須由幾百位醫師專家的智慧去集結推演及下結果,才是最關鍵的因素。我們可以看見Epson要由一個計時的表到一個做健康管理平臺,在智慧感知容易,網路、云端都可以做,但智慧大數據去做資訊收集完成,形成無數專家智慧的核心結晶,才能針對每一個端點收集到的資料、資訊去做處理及判斷,如一個人一個月,乃至于半年心跳、血壓的變化,心電圖是否存在異常的變化及顫動,這些數據的總合,去看出現在違和的狀況,以及是否有立即性的危險存在,是否有必要做處置,以及處置方式,也許馬上要安靜躺下,以救護車送急救處置。到了急診室,是否要做處置前,醫師也可以上云端找到病人的感知病歷及就醫資料庫及處置的建議資訊,這些都比醫師可能面對一個不能言語病患,全憑眼前病人狀況去判斷、診治要快速精準很多。針對不同用途Epson又要轉型去做資訊庫的建立及應用,這又是一件不同的挑戰,事業一如翻山越嶺,一山過了又有一山要持續努力往前進,才能走到水澤豐長的小綠洲稍事休息,又再往前走,一刻也不能停,因為一停下來馬上會被追趕過去。
有新的想法,到新設備導入,并不能保證新產品能做出來,一部水性墨柔印機,引進之后,每月花7~8百萬元測試,一年才找到對的油墨和制版方法配合,等到印刷、裱膜都OK了!柔版,尤其水性墨柔版的印刷品質,又有多少用戶能接收、滿意呢?等到這一個商業模式能建立起來,基本上這個投資才算成功,否則巨大投資已經下去了!但仍在燒錢找方法生產或在找通路,就太遲了!而且胎死腹中,每一個都渴望成功,但時代變化極大又快速的時代,成功也許并不是那么困難取得,但成功的賞味期比以前短得太多。想保持長久、持續的成功投資,一如從打固定靶,變成打不定向飛靶那么困難,因為外在環境變化及市場流行變化太快了!很多平版同業認為網路合版印刷業搶走了他們的生意,但網路版業之間其殺戮戰場競爭之劇烈,價格破壞之白熱化,也不是局外人所能體會的,第一部合版用UV五色機引進之后,一年就賺回機器投資,而今天有多少合版印刷同業的UV印刷機工作喂不飽呢?接下來就是要做自己設計機器做文件夾有大量生產力,加上承印外界開版UV印刷才能活存,UV印刷之后的加工技術開發也是網路合版印刷業增加獲利的積極做法。市場有些是既有的大家看得見,也會一窩蜂的去搶很難再創新的有利市場,但不存在有潛力市場開發,我們到底有什么核心能力去投入,而且又能勝出呢?這是十分值得深入內省的課題,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創造出嶄新契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