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啥技術
盧秉恒院士在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暨特邀報告會上說,3D打印的核心就是把原來的減材制造、等材制造變成材料增加型制造。從制造方式上看,制造技術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等材制造,鑄、鍛、焊在制造過程中重量基本不變,已經有3000年歷史了。一種是減材制造,車銑刨磨機床通過材料的切削去除,達到設計形狀,已有300年的歷史。還有一種是增材制造,在制造過程中材料一點一點地累加,形成需要的形狀,才30年的歷史。麥肯錫預測,12項顛覆性技術中,3D打印排第九,這是2013年的預測。而且預測今后將會形成萬億美元的產值。這樣一來,3D不僅從概念上的三足鼎立,可能走上價值鏈的三分天下。
3D打印帶來的改變
3D打印對產品開發是顛覆性的技術,使原來開發的周期和費用降為原來的1/2以下,而且各個領域都有很好的應用。3D打印由于是把減材變成增材,在航空航天、很多大型柔性件,加工切削要95%的材料,如果用3D打印去做,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而且可以把很多的結構集成為一體,這樣一來,將會使飛機的重量大為減輕,甚至變為原來的2/3就夠了。而且在制造中,逐漸從研發實驗中驗證的一體化打印,走向我們向飛機發動機這樣復雜的產品能不能一體化地打印。3D打印帶來的很多裝備和產品再設計,因為由這個制造的理念,擺脫了以前加工方法給設計者帶來的約束,給創新設計帶來非常巨大的空間。剛才講的那個例子,包括兩萬多個零件的汽車,也可能變成幾十個件,這樣一來,大大簡化了生產流程,節約了成本,也可能提高制造的速度。
為小朋友科學興趣打開一扇窗
在全國科普日上,陜西科技館帶來的3D打印筆一經展出,就有著頗高的人氣。前來體驗的小朋友將自己喜歡的模型親手打印出來,有漂亮的花蝴蝶、有眼鏡、還有自行車。操作非常的簡單,將耗材絲插入導入口,接通電源預熱,按下進絲按鈕,直到筆尖吐出熔融狀態的耗材時,就可以在紙上發揮自己的創意開始制作了。所需要的耗材絲也是無毒無味,小朋友都可以放心使用。根據孩子操作程度,打印一只蝴蝶或一副眼鏡最多需要10分鐘。帶著孩子來體驗的家長表示,很早就知道3D打印技術,想象中都是大型機器在操作,讓孩子實際操作有困難,3D打印筆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它的操作樂趣,還開啟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3D打印在醫療中的使用
其實,3D打印已經應用到很多領域,比如用于醫療中。對于頜面缺失、顱骨缺失的患者來說,能夠將缺失部位完美復原,將是最大的心愿。通過專業系統,采用數字化軟件設計和3D打印技術智造出完全符合每個病人生理解剖曲率的個性化骨骼。患者只需提供CT片數據,然后將數據輸入系統中,就可以對患者的缺失部位進行復原,用3D打印技術將患者缺損部位打印出來,精確度僅僅只相差0.02毫米,可以針對不同患者的需求進行私人定制。
由西安郵電大學獲悉,自動化學院創客空間研發的3D打印心臟立體精準模型技術的成功,也為滿足相關醫學臨床要求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3D打印心臟立體精準模型技術能夠準確重現心臟所有腔室、瓣膜、腱索、乳突肌等重要解剖結構,可有效輔助心臟手術規劃、預演和風險規避,緩解病患家庭負擔,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
3D打印開辟新的生產方式
盧秉恒舉例說明3D打印所帶來的革命性改變:2014年,GE公司研發的飛機發動機噴嘴,把20個零件做成了一個零件,材料成本大幅度減少,還節省燃油15%,這等于一代發動機的概念。而每開發一代發動機要上億歐元,如今一個噴嘴就解決了。3D打印同時開辟了一個新的生產模式,就是把批量化制造可能變成個性化定制,而且制造成本和周期都可能提升不多。同時,他為廣大的創新設計帶來了非常好的驗證手段,因此我們今后的創新工作者不再受單位工作職位的約束,它可以設計新的服裝,可以設計新的飛機結構,用自己的3D打印機在家里就可以進行驗證,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有很多創新的東西不斷涌現,用網絡化平臺,用3D打印去支撐萬眾創新和萬家創業,是個非常好的工具。同時,也開辟了科研的新手段,就是用3D打印做材料基因組計劃的驗證平臺,不需要那么復雜的熔煉設備,不需要消耗那么多能源,用一缸材料粉,就可以達到幾千攝氏度的高溫來冶煉出超高強度、超高耐溫、超高韌性、超高抗蝕的一些優異的合金材料。同時,我們也可以進一步通過細胞打印、器官再創以及基因再創,用3D打印的辦法支撐生命科學的高速發展。
設想未來將出現5D打印
3D打印的趨勢正在從專業化走向社會化,從產品開發的工具,走向批量生產制造的手段,有可能在航空航天方面首先獲得突破。另外,從控形的制造走向控形控性,從3D打印走向4D打印,智能材料,打印之后還能改變形狀。5D打印,改變以后還可以賦予它生命,人體的活性器官可以用3D打印的辦法快速的定制。現在甚至在設想,今后可能把制造業的一部分搬到太空中去,因為在太空中進行3D打印有很多的優勢優點。
協同創新推廣先進制造技術
現在3D打印正在處于技術發展的井噴期、產業發展的起步期,很多企業都在跑馬圈地。怎么樣推廣這些先進制造技術,盧秉恒說,我們中國制造2025正在進行加緊推進,但是我們要認清有哪些優勢、有哪些劣勢,我們要必須通過全社會的協同創新,才能做到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宏偉藍圖。首先,要做好協同,例如我們科技研發的計劃,怎么樣很快地推新工業應用,這就是一個牽引的問題。像高端數控機床做出來以后,還有一些問題,可靠性還不夠高,但是如果不給它機會,總是找不到應用方面去。像德國弗朗霍夫研究院方式非常好,經費的來源最后就走向政府、項目和企業委托各拿1/3,既體現了先進的水平、國家的意志,又體現了市場的需求。而美國是利用它的網絡的發達、信息技術的發達,來做制造創新網絡。我們中國應該是二者兼而有之,既有用網絡進行推廣擴大,又要有自己的核心研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