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發改委等31個部門7月28日聯合啟動環保嚴重失信企業懲戒機制。今后,在環境領域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企業及其負責人,都將面臨限制市場準入、限制融資等懲戒措施。
14類環保失信行為
因為環境違法構成環境犯罪的;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按規定通過審批,擅自開工建設的;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指標的;
私設暗管或者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傾倒、處置水污染物,或者通過私設旁路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被環保部門掛牌督辦,整改逾期未完成的;
以暴力、威脅等方式拒絕、阻撓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現場檢查的;
違反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對重污染天氣響應不力的等14種行為。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限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
限制發行企業債券及公司債券;
自處罰決定下達的次月起36個月內,不得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推動各金融機構將失信生產經營單位的失信情況作為融資授信的參考等。
同時,備忘錄規定,失信生產經營單位相關負責人適用中央統戰部等14個部門關于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有關規定的,不應推薦其為人大代表候選人、政協委員人選,也不得評優表彰。
一年后可更新失信記錄
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稱,對于環保領域的嚴重失信行為,要通過部門聯合約束,但是也鼓勵企業積極整改,如果企業一時被納入失信的范圍,實施懲戒后,進行了整改,也會對聯合懲戒備忘錄黑名單實行動態更新,一段時間內可移出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