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環保產業出現了很多新興板塊,如黑臭水體、海綿城市、土壤修復等;另一方面,環境監管越來越嚴,也成為懸在環保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有可能讓其“傾家蕩產”。
7月23日,在2016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告訴記者,當前環保產業的市場規模確實起來了,但要求也高了。未來,產業將有一個劇痛期,企業會經歷痛苦的增長過程。
環保監管源動力
“環保產業之前不太健康,2015年1月1日新的《環保法》實施以后才開始比較健康。”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保處處長朱生鳳說。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何炳光表示,環保產業是政策拉動型和法規標準倒逼型產業,一個標準、一個法規可以催生一個產業。例如,從前年開始,國家強力推進超低排放政策,就明顯拉動了濕式除塵器的發展。
“環保產業的規模是由國家目標決定的,政策有力、標準高、執法嚴,市場規模就大,反之則小。”何炳光說,“‘十三五’規劃綱要里總共有26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其中跟節能環保有關的就有13項。所以,對資源環境問題的解決,國家是下了大決心的。”
對于何炳光的觀點,文一波大部分表示認同。不過,政策和法規很早就有了,但產業規模卻一直沒有起來,在他看來是因為過去政策、法規和標準沒有落地。
“我覺得環保的監管才是真正催生市場的根本動力。”文一波說,“特別是最近環保督查組下去,會發現很多問題,很多過去‘可開可不開的’就沒有那么僥幸了。”
監管加強創造了實實在在的需求。例如,“十二五”期間中石化搞了“碧水藍天行動”,投入了200多億元,花了3年時間開展環保專項治理。而“十三五”期間,他們還將進一步加大治理的力度,計劃投入400億元做三件事:超低排放改造、提標升級,以及VOC專項整治。
春天到了
在此影響下,環保產業出現了很多新興板塊,如黑臭水體、海綿城市、地下管廊、土壤修復、污泥處理等,產業鏈不斷延伸。文一波表示,這些東西不是完全的新東西,但卻是最近這兩年突然大規模起來的。土壤修復喊了20年都沒有起來,現在起來了。污泥處理也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因為目前的監管下,污泥沒有地方躲了,像過去那樣“找地方埋了”肯定會被抓住。
今年以來,啟迪桑德中標了不少黑臭水體項目,如聯合北京愛爾斯環保中標海口市城鎮內湖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還成立了一個幾十人規模的團隊,專門針對海綿城市的業務。
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則看到了環境監測領域的商機。他表示,未來環保部門要實行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通過給企業頒發排污許可證,規定其一年的排污量是多少,企業則要根據自己的審計報告向政府部門自證清白。中國現在大約有600多萬個固定污染源,如果每個企業一年要花10萬—20萬元,就是一萬億規模的市場。
“環境管理制度改革所催生的環境服務業真正開始了,環境服務業的春天到了。”趙笠均表示。
還有市政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帶來的商機。文一波表示,桑德集團在北京有4個污水處理廠,通過這幾年的提標改造,投資都實現了翻倍。例如,肖家河污水處理廠由原來的2萬噸擴容到8萬噸,出水標準由一級A提升到地表水4類,水價也翻了好幾倍。原來投資是幾千萬元,現在則達到了3.5億元;順義區污水處理廠也從8萬噸擴容到了18萬噸,投資由原來的1個多億增加到現在的5億元。
“北京比國內其他地方大約領先5-10年,可以想象,未來5-10年國內將陸續開展這個事情。”文一波表示。
在他看來,環保產業目前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行業規模有了“巨大的變化”,過去每年盈利幾千億,現在則是幾萬億。未來,環保產業還將繼續變化。
痛苦的增長
不過,環保監管的加強除了新的商機,也給環保企業帶來了新的壓力。
“我們的營業收入能達到每年200億—300億元,但這是一個痛苦的增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樂觀的增長過程。”文一波說。
他表示,自己做了20多年的水處理,越做膽越小。剛開始監管不嚴,“無知者無畏”,現在監管則越來越嚴,做得不好不但收不到費,還有可能遭到懲罰。例如,中國幾乎所有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中飛灰都沒有作為危險廢棄物處理,有的會做一點水泥固化,有的連水泥固化都沒做就埋掉了。過去大家都習以為常,但萬一哪天開始抓了,抓一個就足以讓企業“傾家蕩產”。
在文一波看來,這個過程也許會來得很快。7月19日,2016年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全面啟動,8個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8個省區全面進行環保督察。參照此前開展的中央反腐督查,中央環保督察可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現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也日益升溫,上海建筑垃圾跨省傾倒事件中,媒體的報道力度非常大,犯罪嫌疑人也迅速被警方抓獲,這樣一來,那些偷運者以后肯定就不敢這樣做了。
“過去,環保產業處于‘差不多’的階段,未來則要達到‘精益化’階段。”文一波表示,產業未來會有一個劇痛期,現在中國很多環境服務費是國外的1/10,未來會逐漸恢復到國外的1/2或1/3水平,但這個過程會特別痛苦,會死掉一些企業,會有人被抓,有企業被罰,然后大家都意識到這樣搞不下去了,才會逐漸地恢復正常。
事實上,環境服務費過低,一直是環保企業所詬病的話題。在當天的論壇上,朱生鳳表示,環保產業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沒錢可干,就看大家有沒有辦法把成本降下來。趙笠鈞當即表示反對,海灣環境CTO王麒也認為,單純以成本控制,可能會導致惡性競爭或無序競爭,環保設備上了以后可能也不達標。
在此情況下,環保企業怎么辦?文一波表示,他們現在講風控“比任何時候都要多”,很多東西都是一票否決。無論是EPC還是其他項目,技術上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握,投資收益無論多高都不敢接手。
“作為環保從業者,我們或許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正在遭遇最壞的時代。”趙笠均表示,“過去所熟悉的那些環境污染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的邏輯解決今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