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雕版將門出了位“虎女”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8-09??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瀏覽次數:570
核心提示:
訊:40歲的陳美琦已成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常務副所長,帶出一批優秀徒弟,創作多件代表作品。

 


  世界非遺雕版印刷


  《一九四二》電影字幕中812個雕版字出自揚州工匠之手。


  在世界非遺雕版印刷行業,子承父業的少之又少,女孩子傳承家業的陳美琦是唯一一個。


  父女同臺獻藝。孔生攝


  編者按


  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此萌生、發展,成為城市的鮮亮名片。目前,揚州擁有3項世界級非遺項目和19項國家級非遺項目,擁有21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國內地級城市中名列前茅。這21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大多年逾古稀,揚州人深感非遺傳承的責任重大。


  讓人欣喜的是,這些非遺傳承人以及揚州“三把刀”等傳統技藝大師,不僅身體力行“工匠精神”,而且悉心培育接班人。在家庭氛圍和大師精神帶動下,近年來他們的子女們紛紛扛起了大旗,成為各自行業內的中堅力量,在繼承耐心、專注、堅持精神的同時,不斷開拓、創新,讓我們看到弘揚“工匠精神”的新希望。


  今起,本報推出弘揚“工匠精神”系列報道,聚焦揚家“匠”二代的成長故事,敬請讀者關注。


  雕版印刷是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刷印、裝訂成冊頁或書籍的一種特殊技藝。它肇始于1300年前的中國,在世界文化傳播史上起著無與倫比的作用。該技藝至今仍保存著完整的形態,被譽為世界印刷史上的“人類活化石”。


  2006年雕版印刷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揚州有一批潛心從事、傳承雕版印刷技藝的工作者,今年40歲的陳美琦就是其中之一。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陳美琦是雕版印刷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義時的女兒。在揚州雕版印刷行業,子承父業的少之又少,女孩子傳承家業的陳美琦是唯一一個。


  20年前,雕版印刷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陳義時硬是把她“逼”回家,學習雕版。這20年間,陳美琦經歷過反抗、彷徨,繼而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對雕版印刷自覺自愿傳承,并加以創新,將雕版印刷與現代審美嫁接。如今,陳美琦已經成為傳習所副所長,帶出一批優秀弟子,揚州雕版印刷薪火相傳,這門古老的技藝也在現代審美空間內找到一片新天地。


  “逼”出來的首位女傳承人


  “我有一個大師級的父親,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宿命。”


  要說雕版印刷是陳家的祖傳手藝,一點也不為過,陳家“杭集刻字坊”的招牌自清光緒年間,陳美琦的曾祖父陳開良時就已經是響當當的牌子了。與父輩們開創雕版技藝的輝煌相比,陳美琦也開了一個先河——她打破了雕版印刷“傳男不傳女”的行規,成為了揚州雕版印刷史上第一位女傳承人。


  “我父親在雕版印刷行業的成績毋庸置疑,有這樣一個大師級的父親,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宿命。”陳美琦說,二十年前的她,不太愿意提及父親,因為她害怕父親逼她回家學手藝,那段時間陳美琦對學習雕版印刷是抵觸的。


  17歲的陳美琦選擇跟哥哥一起學起了收益較高的玉器。當時雕版印刷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陳義時頻繁地跑到陳美琦工作的地方,反復提傳承雕版印刷的事。


  待到陳美琦21歲時,由于一場病,她在家休養了半年。“我在家閑得太無聊了,哪怕洗個碗,父親都不準。有一天我心血來潮說‘爸爸,我跟你學刻字吧。’父親一口答‘好’。”陳美琦笑著說,第二天,父親就帶回了一套雕版工具,交到陳美琦手中。


  “老實說,我當時一心想的還是做玉器,所以我跟父親達成協議,我說我學刻字就是學著玩,你以后不準強迫我做這個工作。”陳美琦說父親一口應允了,于是她就這樣拿起了刻刀。


  學藝的一開始,陳美琦笑稱自己是“刁鉆”的,她不準父親對自己提太高的要求,“我就是學著玩的,我怕學得越認真,就越丟不下這把刻刀了。”陳美琦說。


  在學藝初期,陳美琦一直在心里與父親暗自較勁:“其實我從小就會刻字,但是不精,有的字我看父親很流暢地就刻完了,我卻要花半天工夫。于是我一下子來了興致,心想我總不會那么笨,學不會吧?慢慢地,我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我意識到這把刻刀終究是放不下了。”


  “我常開玩笑地說,我學雕版印刷是父親逼的,他聽見了也是笑笑,不置可否。但是我知道,他打心眼里高興,家里的手藝終于傳下去了。”陳美琦說。


  成名成家


  要守得住清苦


  “‘陳義時的女兒’既是光環,也是一道緊箍。”


  “刻字要從宋體入手,基本功起碼要練六個月,能刻一些簡單的字則需要一年,到第二年才開始邊做邊學,三年左右才能出師,但這僅僅意味著手藝稍微成熟。”陳美琦說,即使到了現在刻字也只能一天最多幾十個,一個月也不過能刻三四塊版。


  “低效率”的背后是高質量,從小看著父親刻字,陳美琦說,父親刻字有如“庖丁解牛”般,有時候不需要寫樣,就能刻字,“他拿了一輩子刀,什么字體、什么樣都在心里裝著,刀就是他的筆。”陳美琦說,就拿一個最簡單的“心”字來說,簡單四筆,卻有三個刀法,“上面的三個點從左到右分別叫腰子點、瓜子點、兔眼點,每個點的刀法都不一樣。要刻得好,就要走心。”


  “要掌握技術,沒有捷徑和訣竅,靠的就是一天天地練。”陳美琦對父親的教誨牢記于心。


  技藝上手后,陳美琦最大的困難出現在學藝五年后,“那時候所有人都知道我是陳義時的女兒,這既是光環,更像一道緊箍,大家的眼睛都盯著我,我不敢輕易犯錯,怕達不到父親的要求,怕給父親臉上抹黑。”


  陳美琦記得最深的是,有一次刻草書版,有一個字的一個筆畫刻得太細了,只有父親看了出來,“他沒有罵我,但是一夜沒睡,坐在床上不斷念叨,為什么自己女兒會犯這種錯。這件事就像一根針扎進了我心里,從此以后我只要拿到一個版片,就再三叮囑自己任何一個細節都要做到最好,不可以出一絲差錯。”


  如果說,一開始從事雕版是“父命難違”,那么現在保護和傳承揚州雕版印刷技藝的重擔已經實實在在地擱到了陳美琦的肩上。“有人說,如果你一直做玉器,肯定比現在‘來錢’,但是我覺得做雕版是一種自豪。”陳美琦說,“從事雕版工作名大于利,做哪項工作不辛苦呢?但是成名成家就要守得住清苦,我之所以傳承雕版,不僅是因為對父親的承諾,更是因為我真真切切地意識到這門手藝再不傳就要荒了,我想把我的經歷告訴大家,雕版是有前途的。”


  傳承中闖出


  一條新思路


  “手藝要傳下去,就必須做順應時代潮流的新工匠。”


  在行業內羽翼漸豐的陳美琦意識到,傳承千年的技藝不該是枷鎖,傳承也不能一味地回歸傳統,而是從傳統出發,在當代的審美和生活中,重新尋找傳統工藝存在的理由。


  去年,陳義時完成了史上最大的雕版作品《運河吟》,長2.5米、寬0.6米的楠木版片,近一年才完成。制作一塊雕版費時費力,尤其是體量如此大的雕版。因為雕版面積很大,所以不能像平時一樣坐著工作,而要站在雕版面前,一點一點進行雕刻。同時,刻的時候手臂還要懸空,另一只手必須穩穩撐住版片,才能保證落筆不抖,最難的是細節部分,一個小抖動都會造成紋路錯落。


  “父親傳給我最有用的,不是技藝,而是嚴謹認真以及不斷創新、探索的精神。”陳美琦說,雕版印刷的存在形態,注定它不能成為大眾出版品,但是它在這個時代仍可以煥發出獨一無二的文化價值,“《運河吟》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前的雕版沒有做過這么大的,我父親就敢跨出這一步,用的是最傳統的技藝,但刻的內容卻是最時興的。”


  2012年,馮小剛新電影《一九四二》上映,這部厚重的電影中,812個字的主創名字,古樸大方,一筆一畫如同金鉤銀劃,深深刻畫在字幕上,也刻在了所有觀眾的內心。這就是由陳義時領銜,帶著陳美琦與其他徒弟一起完成的。


  “812個字我們斷斷續續刻了兩個多月時間。”陳美琦回憶道,《一九四二》獨具特色的“雕版字幕”收獲了廣大觀眾、業界人士的贊譽,更為雕版印刷收獲了更高的關注度,人們都為這門古老技藝而驚嘆。“可以說,雕版印刷已經成了一個文化符號,人們驚嘆這門技藝的精湛,更多的是對中華文化的敬仰。”陳美琦說,近年來,她主持了多種雕版印刷產品的創作,雕版《十二生肖》小巧精致,與旅游嫁接,成為揚州旅游最暢銷的文創產品之一;雕版《毛澤東詩詞六十七首》,歷經兩年雕刻出36塊版面,具有極強的收藏價值;雕版《中國大運河頌》首次采用反字正刻技藝,刻成后不用印刷,版片可以直接收藏……


  “手藝要傳下去,我們自己就必須要做順應時代潮流的新工匠。”陳美琦說。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来安县| 甘孜县| 达孜县| 横峰县| 龙南县| 新泰市| 扎鲁特旗| 安阳市| 白山市| 温泉县| 电白县| 梓潼县| 红安县| 新沂市| 延川县| 唐山市| 黑水县| 昌吉市| 罗田县| 出国| 灌云县| 惠州市| 介休市| 湖口县| 贡觉县| 健康| 昌黎县| 涞水县| 陵水| 顺义区| 屏东县| 墨玉县| 南充市| 内黄县| 庆元县| 科技| 长白| 化州市| 鸡西市| 通江县|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