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對傳承非遺文化,民進江蘇省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南京作協原副主席薛冰是個“內行”。薛冰很推崇“活態傳承”。他特別提及,南京非遺學院的專業設計要重點考慮“雕版印刷”專業。 對傳承非遺文化,民進江蘇省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南京作協原副主席薛冰是個“內行”。 薛冰認為,原有的非遺的傳播中,有的師傅不愿傳或不會傳,甚至不傳全,而南京非遺學院一旦設立,將能實現非遺傳承的規范化、標準化。“編制一套規范化的教材很關鍵。” 薛冰很推崇“活態傳承”。他特別提及,南京非遺學院的專業設計要重點考慮“雕版印刷”專業。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薛冰透露,歷史變遷中,雕版印刷后來被低成本的活字印刷方式所排斥。但如今傳承傳統文化,對古籍的重新重視,讓雕版印刷有了生命力。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有18萬片雕版,浙江圖書館有5萬片,但這些雕版很多版片殘破嚴重。“修版、補版很重要,這方面的人才很缺。” 薛冰還呼吁,傳承技藝可以“不變”,但南京非遺學院打造文化創意產品一定要有所創新,融入現代生活的產品,才能實現批量生產。“比如,箋紙是古代書信最富特色的載體,如今就很受現代人的歡迎。” 應用型人才文博單位入編,不應設學歷門檻 “南京非遺學院,肯定將成為南京手工藝大師的‘搖籃’。”民進江蘇省出版傳媒工作委員會委員、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萬俐憧憬。 他說,南京打造一所非遺為主的學校是民族文化的需要,莫愁中專有能力建好這所學校。 萬俐說,非遺教材,他不擔心,因為江蘇有很強大的專家隊伍能寫出這套教材。但教育部門給“3 4”的本科指標很關鍵,需要政府層面有強力的規劃扶持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民進江蘇省委委員、民進江蘇省委參政議政處處長董淑亮告訴記者,他們將給人社部門寫建言信,呼吁解決目前文博單位應用型人才難入編的問題,“技術應用型人才,不應用985、211這些文憑學歷來限制入編。” (原標題:“古籍醫生”有了專業的培養基地 南京非遺學院今年10月份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