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塊電路板、一個操作平臺、三根支架、一個噴頭、一臺風扇構成了朱興建精心制作而成的3D打印機,它實現了三軸聯動,精準度和速度都比2013年時造出的第一臺3D打印機高出許多。做到這些,朱興建用了4年。 朱興建正在研究打印出的模型 從決定造3D打印機開始,朱興建辭掉工作,自費百萬元做研究。今年6月,他自制的3D打印機即將在市面上出售,2000元以內就能買到。“只要你能想到的,它都可以替你打印出來,這不僅是一臺3D打印機,更是一臺‘造夢機’。”而他,也成了一名“造夢者”。 4年潛心鉆研3D打印機 朱興建是昆明西山區永昌街道辦事處馬灑營社區居民,今年37歲的他在朋友眼里是個“怪人”,總喜歡另辟蹊徑,正如4年前選擇自制3D打印機一樣。 朱興建對機器制作的天賦,似乎是與生俱來的。6歲那年,他偶然發現家附近舊貨市場里有許多廢舊小電器,于是他便常常將壞掉的小錄音機、小家電等買回家,修好后再賣給別人。長大后,他在一家KTV店里工作了4年,期間,只要一有時間,他便會開始自學機器制造的相關知識,常年的沉淀為他日后制作3D打印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2年,他在一次打印資料時突發奇想,為何打印機打出來的文字和圖片都是平面的,有沒有可能將他們變成立體的?有了這樣的想法后,朱興建立刻辭去工作,專心在家研究起3D打印機。“那時候,國內外在這一項技術上都屬于起步階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由于不是專業出身,研究的過程也經歷了許多困難。市面上小零件供應有限,很多需要自己親自做,沒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僅靠曾經的積蓄,日子也漸漸過得很拮據,即便如此,他也始終沒有放棄。終于,歷經4年,他精心研制出的第四代3D打印機即將在市面上出售,這項技術也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 朱興建的3D打印機能打印什么? 3D打印技術普遍是作為補充生產工具而存在的,為大型制造商提供一些塑料部件,也為醫療業帶來人體骨骼的“替代品”;再有一些低端的3D打印機可以進入到個人消費領域,方便在家打印個網線頭或者為凳子上臨時罷工的螺絲釘找個“代替”。用他的話來說,3D打印便是利用塑料打印出一切立體的實物。 那么,朱興建的3D打印機究竟能打印什么?他拿出一個高約15厘米的人體模型解釋道,“人體打印首先需要將人體信息進行掃描,然后將基礎信息傳輸到電腦里修模,再通過3D打印機打印出來,全程只需10小時,而傳統的手工藝制作卻需要至少1個星期才能完成。”朱興建的3D打印機,設計和操作系統普通人易掌握,所需的原材料是普通工業塑料,突破了市面上3D打印機對原材料的控制使用,并且精度高,成本低,2000元以內就能買到一臺。 不久前,他在呈貢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雖然面積不大,但卻“五臟俱全”。他說“希望以后自己的3D打印機能像電腦一樣普及到人們的生活里,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生活改變。” (原標題:男子自制3D打印機單價2千以內 稱“造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