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書店在管理上不夠規范,引入其它行業的職業經理人,我們希望能夠在管理上更加規范,為我們注入更多的新思維、新模式。”書店轉型,精典書店總經理楊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轉變經營思路。他表示,雖然從事了多年的書店工作,經驗和人脈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這反而成為書店發展到如今的掣肘。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崛起,在互聯網時代下成長的年輕人,更加感性,也更注重體驗,但這些對楊一來說,著實有些棘手。為了解決書店存在的不足,楊一著手進行了異業人才的引進,從書店外尋找適合的人才,激活管理團隊。
缺乏流程管理,情感營銷顯軟肋。陳泰湧2014年開始出任精典書店副總經理。來書店工作前,他是某汽車銷售企業的一線管理者。進入書店行業雖然只有短短兩年時間,但對書店的現狀,陳泰湧有著自己的看法。“加入書店后,我走訪了全國很多地方的書店,目前精典書店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是行業普遍現象。”陳泰湧表示,過去以讀者的身份進入書店,民營書店與新華書店相比,印象最深的是服務與體驗。但目前不少民營書店的管理者還過于沉浸在對書的情感營銷上,管理上難有突破、創新,讓本應是優勢的服務與體驗,成為了民營書店發展中的短板。他認為,當下民營書店存在兩點不足:一是民營書店在管理上普遍存在流程漏洞。如書店沒有缺貨登記,可能會導致讀者流失;二是書店從業人員中真正愛書的越來越少。“很多讀者進店購書多是感性消費。書店工作人員不主動推薦,或者根本不懂書的內容,就很難促成消費。”陳泰湧補充道。
找準書店定位,以文化活動促經營。為解決目前書店在發展中的困境,陳泰湧從找準書店的新定位出發,通過對書店經營模式的改造與創新,對書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從滿足當前商圈讀者需求出發,對書店的陳列、品種的采購等方面進行了全新規劃。其次,為讀者提供適當的圖書品類推薦,不讓讀者空手而歸。第三,在活動策劃上,放棄高成本的作者簽書活動,取而代之的是以草根讀者為中心的“分享會”,不僅為書店帶來了人氣,也為圖書、多元文創產品的消費提供了保障。陳泰湧表示,“每次‘分享會’書店都會準備一個話題。如邀請花藝師來分享等。利用微信強化宣傳,吸引同好人士,逐漸形成固定的圈子。”近年來,社群營銷逐漸成為熱點,書店本身就是人與文化的聚集地,以文化為基礎的“分享會”有著天然的實現基礎。
“書店在發展中打造‘以書為中心,文化為紐帶的人與人交流、溝通的文化平臺’,圍繞這一平臺做更多的商業拓展,甚至發展成為文化生態圈,逐漸被書店認可和接受,成為很多書店努力的重要方向。”陳泰湧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