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城區車公莊官園批發市場身后,是已進駐80多家文化設計企業、累計產值上百億元的文化金融產業園區。這個園區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新華印刷廠。記者近日在這里調研發現,政府理念的改革創新,給文化創意產業插上了快速發展的翅膀,創造了“新華1949現象”:從一片老舊的印刷廠房,變身文化金融產業園;從躺著賺房租的惰性管理,到主動了解企業需求、全方位服務企業的創新政府職能;政府從出臺撒芝麻般的“補免獎”輸血式扶持政策,到建立文化金融超市、企業服務平臺、混合所有制的文化科技融資租賃公司等……
文化創意企業涉及工商、審批等各類行政事項,企業到機關辦事“跑斷腿、磨破嘴”的情況常有,而新華1949園區企業告訴記者,在新華1949,企業只要“一座式”辦公,政府就提供全程服務,連“一站式辦理”的“站著”都不用了。
記者走進園區的企業接待室,進門一張大桌上擺滿了企業日常使用的各類文件,企業人員只要坐在桌前,在政府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填好,其余則交給政府辦理。
西城區文創辦副主任孟盼介紹,到政府辦事手續繁瑣是企業投訴和反映的老大難,雖然現在門不難進、話不難聽、臉不難看了,但有時需要跑十幾個部門蓋十幾個章才能辦完。為此,園區提出“一座式辦公全程服務”:只要是入園企業到政府辦理業務,只要坐下填寫材料齊全,園區可以幫企業代辦,企業最多只需要法人簽個字。“這種服務花費不大,但特別能贏得企業的好感。”
相對一些地方文創園區“躺著”賺房租,由政府全額注資的新華1949園區運營企業則為入駐企業提供后勤、企業管理全要素、資本對接、政策法律解析支持、互聯網運營等方面的全方位“管家式”服務。
“靠高房租躺著賺錢只能逼走企業,我們的房租是虧損的,但要讓政府和國企參與市場競爭,為企業發展提供鏈條式服務會贏得更多的收益。”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投資運營的北京文化(24.00, -0.45, -1.84%)創新工場總經理助理劉軍表示。
西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都偉表示,要讓文創企業真正成為有競爭力、負責任的市場主體,不能光靠政府補貼。“政府要培養鼓勵企業有問題找市場,而不是有困難找政府,政府制訂文化產業政策的重點也應逐步從使用財政資金支持發展,向促進市場資源整合、推動企業與市場對接方向轉移。”
文化企業的創業者有獨特的創業靈感,但不一定是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園區內一家從事裸眼3D研究的公司,擁有不錯的技術實力,但既缺少資源也缺少資本,而在園區幫助和資源整合下,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一家業內知名的廣告公司以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合作,研究公司以3D技術入股,專注于技術開發,而其余兩方則重點關注經營和廣告渠道投放,三方均實現了資源更大化的效果。
西城區委書記王寧說,當初新華1949產業園規劃時,還有開發商希望建成房地產項目,也有不少銀行希望入駐,但是政府再三考慮,都沒有允許。“如果當初政府為了土地出讓的收入、或者一點高租金的短期收益,就沒有現在這個園區,而要落實總書記對首都功能的定位,建設北京文化中心,就不能光看眼前的短期利益,著眼長遠發展。”
王寧表示,盡管新華1949是有圍墻的園區,但西城區卻不故步自封,讓本轄區企業獨享,而是將視野放眼全國,目前建立的企業服務平臺、金融超市、文化科技融資租賃平臺融資總規模近百億元,已經向全國各地文創企業服務。
中尚聯華西城文化企業發展平臺董事長朱良智介紹,他們幫助山西運城一家為汾酒包裝的企業重新進行工業設計和包裝提升,通過升級,該企業的利潤從不到6%直接漲到20%以上。
西城區政府介紹,西城類似新華1949這樣的發展例子還有不少,近年西城區內的許多老工場已經變身,“十二五”期間,已納入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改造范圍的有15家,已有建筑面積將近45萬平方米,如北京唱片廠建成“中國音樂產業園”,首都刻字廠、新華書店總店等多家也在籌建之中。
王寧表示,在創新的基礎上,西城區將產業園區建設成為行業的“種子區”,通過發揮其核心帶動作用,充分整合集聚區外的關聯企業,形成“根系帶動”效應,促進文創企業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