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歷經“痛苦”轉型經濟方能“破繭成蝶”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06??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瀏覽次數:948
核心提示:
眼下信貸需求下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仍難以解決,表明資金結構有問題,如國企占用大量信貸資源,而且政府隱性兜底,這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信貸資源的配置,導致資本總量不缺、但局部結構上有矛盾。若資本結構性問題解決了,將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

     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長7%,達到年度增長目標。事實上,GDP增速在7.0%或6.9%已不重要,今天對中國經濟而言,更需細細解剖產業結構、需求拉動和驅動因素。產業轉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求升級尚需時日,解決資本的結構性問題也需多方努力。但是,只要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大方向沒變,改革動力不減,經過“痛苦”的轉型,相信經濟終能“破繭成蝶”,迎來高質量的穩健增長期。      論GDP產業結構,一般分為三大產業。我國第一產業對GDP增速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近十年基本在5%以內,并且呈現季節性變化,一般第一、二季度貢獻率較低,第三、四季度貢獻率較高,這與農業產品的季節性產出有關。因此,對GDP增速起顯著影響的實際是第二、三產業。在金融危機之前的2004年至2007年,我國第二產業對GDP增速貢獻基本在49%至53%的區間內,但金融危機打亂了經濟節奏,在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之下,基建、鋼鐵等第二產業投資猛增,第二產業貢獻率最高在2010年達57%,為2003年以來最高水平。但是,投資帶來的產業增長不可持續,更遑論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無效率的、導致產能過剩的投資。因此,2010年之后第二產業貢獻率逐步下滑,在今年上半年降到39.9%,為2000年以來最低水平。這反映了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不可持續性,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的趨勢。      第一產業貢獻較小、第二產業貢獻下滑,必然需要第三產業填補第二產業的下降。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對GDP貢獻率達56.7%,創2000年以來新高。看產業結構變遷,民以食為天,第一產業仍是基礎性產業,但在工業化時代對經濟貢獻較小;在工業化時代,第二產業是支柱性產業,如本世紀前10年是制造業和采礦業的黃金時代,帶動上下游產業增長;在信息化時代,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將成為引領經濟增長的龍頭,資本不再是稀缺的,創新能力和人力資本才是稀缺資源,是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      再看GDP需求結構,分為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需求對GDP的貢獻波動性要遠大于產業貢獻,投資對GDP貢獻最高在2009年達95%,但隨著信貸增速回落,投資對GDP貢獻回落到不足50%。消費對GDP貢獻率相對平穩,因為消費是政府不可控的,但也會受到投資的影響。2010年由于投資擠壓,消費貢獻降至35%的歷史低點,但隨后逐步回升,2011年以后基本保持在50%以上,今年上半年達到60%,足見消費對GDP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凈出口因素受全球經濟影響較大,尤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凈出口急劇下滑,2009年對GDP貢獻率為-45%,直到去年才明顯反彈,貢獻率達10%。今年貿易順差擴大,預計對GDP貢獻率也將為正。      由于投資增速持續下降,未來消費在GDP增長中或將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隨著美國經濟逐步復蘇、歐元區國家債務危機逐步緩解,預計凈出口將有所恢復,但仍難起到主導性作用。因此,在穩增長壓力較大、消費短期內難以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保持GDP增速仍有賴于投資,因此二季度開始政府加大基建投資,2萬億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儲備了“彈藥”,以便必要時加大投資力度。      產業結構的轉變和需求拉動因素的轉變是一脈相承的,由于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占比下降,而第二產業中如采礦業和傳統制造業發展都需要大量投資,遂使投資需求對GDP的拉動減少。第三產業更多是服務性行業,有利于促進消費增長,從而使消費對GDP貢獻上升。中央多次提出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其實是找到了投資和消費的結合點,因為生產性服務業如信息技術、物流、運輸等發展都需要大量投資,同時產業升級又能促進消費增長,以投資帶動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比以前傳統制造業的產能投資要更有效。今年上半年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交通運輸郵政業投資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9%、52%和21%,遠高于11%的固定資產平均增速,意味著傳統制造業投資放緩的情況下,必須依靠生產性服務業的投資,同時帶動消費增長。此外,基礎設施建設仍保持較高增速,今年上半年為19%,由于基建一般是政府主導的,這意味著政府在加大力度促投資,穩增長。      從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看,包括資本、勞動力和技術進步。我國盡管勞動力人口過了高峰期,人口紅利期似也告一段落,但未來人力資本仍有提升空間,但企業招工難與大學生找工作難并存的現象說明仍不乏結構性矛盾。未來大學教育如能更好地對接勞動力市場、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將明顯提升人力資本要素。      技術進步和創新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過去30多年,我國以市場換技術,以低勞動力成本發展初級制造業,但今天我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已不如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我國自主品牌也開始崛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進步正在縮小,引進和模仿技術的邊際效用遞減,須要依靠自主的技術創新,以市場機制和創新驅動使產業升級、經濟轉型。      目前,我國無論是貨幣還是外匯儲備,均非常充裕,但資本總量充足只是一方面,資本的配置效率是更關鍵的要素。眼下信貸需求下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仍難以解決,表明資金結構是有一定問題的,如國企占用大量信貸資源,而且是政府隱性兜底,無法出清,這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信貸資源的配置,導致資本總量不缺、但局部結構上有矛盾。如果資本結構性問題解決了,將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龙岩市| 禹城市| 札达县| 蒙山县| 正阳县| 揭西县| 巴南区| 宜丰县| 菏泽市| 九江市| 阜平县| 洛南县| 京山县| 汉沽区| 防城港市| 寿宁县| 息烽县| 新巴尔虎右旗| 苗栗市| 永春县| 化州市| 北宁市| 湖北省| 西林县| 巫溪县| 德阳市| 太白县| 潼关县| 丹寨县| 南召县| 合肥市| 江陵县| 正镶白旗| 全南县| 瑞安市| 丰镇市| 乌拉特前旗| 奈曼旗| 云龙县| 葫芦岛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