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美國唯一的全國性彩色對開報紙公布了“轉身”的消息。甘耐特集團宣布,旗艦《今日美國報》將在未來5—6年停止紙報發行,旗下報紙與廣電數字業務一分為二。至此,甘耐特成為繼新聞集團、時代華納集團、論壇集團和華盛頓郵報集團后,最后一個正式解體的同時擁有報業資產與電視資產的大型媒體集團。美國媒體感慨,以大型報紙雜志、影視娛樂“融合”為標志的“恐龍”時代結束了。
就在“恐龍”紛紛倒下的同時,紐約時報發布了季度財報:數字訂戶新增4.7萬,總數達到了95.7萬,同比增加20%。人們預測,就在今年,紐約時報的數字訂戶將突破100萬。
雖然這并不能完全彌補紙報發行和廣告收入下滑帶來的損失,但從2011年推出付費閱讀電子版,不過4年時間,數字訂戶已經遠遠超過了紙報訂戶,紐約時報的艱難轉型,無疑給傳統媒體打了一劑強心針。
秘訣在哪里?紐約時報創新團隊的一份報告如此總結:“我們正在制作一種有價值的數字產品”。
有價值的數字產品,其實已經闡明了這家百年大報的兩個秘訣。有價值,意味著提供別人沒有的信息服務。數字產品,則是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傳播規律。而在這其中,“最好的計量指標就是高質量的新聞。”
“2043年第一季度,當最后一個精疲力竭的讀者扔掉最后一張皺巴巴的報紙,那一刻將是新聞紙在美國的末日。”2005年,菲利普·邁耶在《正在消失的報紙》一書中提出的“報紙消亡論”,從那時起一直到今天,圍繞傳統媒體何時消亡的爭論就一刻都沒有停息,傳統媒體收到了不計其數的“病危通知書”。
同樣也是在2005年,阿里安娜·赫芬頓將自己之前一個籍籍無名的網站改版為博客聚合網站,《赫芬頓郵報》正式上線。十年后,這家互聯網報紙已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它的成功秘訣與傳統媒體別無二致:第一個進駐赫芬頓的博客作者是基辛格,隨之而來的還有奧巴馬,希拉里·克林頓,布萊爾……依靠這些輿論領袖,赫芬頓為受眾提供了另一種權威和獨家報道。而赫芬頓首度獲得普利策獎的網絡新聞作品《戰場之外》,也是資深軍事記者大衛·伍德長達8個月采訪之后的結果。
再回到《今日美國報》。創辦當初,時任總統羅納德·里根曾稱之為美國夢的經典代表。互聯網時代,美國抑或其他國家的傳統媒體,都面臨相似的沖擊和挑戰。但不同的認知和應對方式,將決定傳統媒體的夢想如何延續。雖然不少報人仍在斥責集團把報業當“棄子”,讓其獨自面對轉型,但更多的人在探索新的“藍海”,甘耐特拆分之后,將以《今日美國報》為核心,組建一個包括另外92家地方報紙的報業公司。《今日美國報》的合縱連橫、《紐約時報》的浴火重生、《赫芬頓郵報》的借船出海,都值得每一個新聞人去品味和琢磨。
赫芬頓曾經說:“未來的新聞,將是由舊媒體人擁抱新媒體和新媒體公司采納舊媒體做法而形成的混合物。”這段有點晦澀的話,用一個簡單詞匯概況,就是“融合發展”。傳統媒體無需妄自菲薄,權威性和公信力是在互聯網洪流中屹立的根基。只要以全新姿態和面貌擁抱新媒體,并不難在資訊爆炸時代勝出一籌。
由此可見,在如今這個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坐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終究會被時代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