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德國工業之城漢諾威,“中國創造”在全球IT行業領軍展會上大放異彩。互聯網發展遇上新一輪工業革命,會發生什么?
在德國工業之城漢諾威,“中國創造”在全球IT行業領軍展會上大放異彩。中國IT業走向世界的背后,是中國積極參與、力圖引領新工業革命的最好注解,是中德在新時代工業發展理念與行動上的不謀而合。
2015年中國兩會,“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一理念強調創新與融合,將互聯網創新成果融入經濟生活各個領域。
“工業4。0”,德國國家戰略之一,著力于智能化制造,以物聯網等為技術基礎,整合、開發新的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
互聯網發展遇上新一輪工業革命,會發生什么?
首先,信息技術融入工業,有助于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比如智能制造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材料及能源消耗。無論對于人口眾多的中國,還是力圖增強工業競爭力的德國,這一發展思路都是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歷次工業革命,除了生產力的飛躍,也都帶動了信息和資訊傳播:蒸汽動力加速了書本印刷,電力帶來了收音機、電視、電話,而信息技術革命更是直接引發數據大爆炸。新一輪工業革命與信息技術發展并行共舉,同為經濟大國和工業大國,中德同時瞄準了這一發展先機。
“工業4。0”仍處于初期階段,德國需要并希望與中方合作。比如,對于這一新理念和新戰略,有很多內容尚待界定和明確。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赫伯特·林哈德就指出,德中兩國可在標準化方面開展合作,這有助于推動“工業4。0”發展。
今年恰逢“中德創新合作年”,以“數字經濟”為主題的漢諾威IT展,德方選擇中國作為合作伙伴國,顯示出兩國促進產業融合、力推數字化生產的合作意愿。
選擇與中國合作,龐大的市場往往是考量之一。的確,中國市場規模堪比整個歐洲,這一優勢單個國家難以比擬。不過,德國人的眼光不只看到了中國的“大”,更認識到在“工業4。0”時代中國之“強”。
1987年9月20日,德國教授維納·措恩在北京參與發送中國首封電子郵件。談到如今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措恩連呼“奇跡”。他認為,在這一領域,中國已具備較強的全球競爭力,軟件行業優勢尤為突出,有著廣泛的年輕人才儲備。
在漢諾威,馬云“刷臉”,海爾拿出“空氣盒子”,大唐電信展示“車聯網”,“中國創造”讓IT發燒友和業界專家擊節叫好。多款中國產品獲得漢諾威工業設計金獎,也是“中國創造”得到國際認可的明證。
此外,在數字化環境下,各行業“新桃換舊符”,轉型中的后發優勢會更加顯著。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長孔翰寧指出,德國很多企業雖然實力強勁,但面對數字化新環境,必須投入大量資源轉變舊有商業模式及內部結構,而中國多數企業并不需要經歷這樣的適應過程,這是中國的又一優勢。
有理由相信,中德在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將不止于漢諾威,“創新合作年”也僅僅是個開始。
在德國工業之城漢諾威,“中國創造”在全球IT行業領軍展會上大放異彩。中國IT業走向世界的背后,是中國積極參與、力圖引領新工業革命的最好注解,是中德在新時代工業發展理念與行動上的不謀而合。
2015年中國兩會,“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一理念強調創新與融合,將互聯網創新成果融入經濟生活各個領域。
“工業4。0”,德國國家戰略之一,著力于智能化制造,以物聯網等為技術基礎,整合、開發新的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
互聯網發展遇上新一輪工業革命,會發生什么?
首先,信息技術融入工業,有助于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比如智能制造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材料及能源消耗。無論對于人口眾多的中國,還是力圖增強工業競爭力的德國,這一發展思路都是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歷次工業革命,除了生產力的飛躍,也都帶動了信息和資訊傳播:蒸汽動力加速了書本印刷,電力帶來了收音機、電視、電話,而信息技術革命更是直接引發數據大爆炸。新一輪工業革命與信息技術發展并行共舉,同為經濟大國和工業大國,中德同時瞄準了這一發展先機。
“工業4。0”仍處于初期階段,德國需要并希望與中方合作。比如,對于這一新理念和新戰略,有很多內容尚待界定和明確。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赫伯特·林哈德就指出,德中兩國可在標準化方面開展合作,這有助于推動“工業4。0”發展。
今年恰逢“中德創新合作年”,以“數字經濟”為主題的漢諾威IT展,德方選擇中國作為合作伙伴國,顯示出兩國促進產業融合、力推數字化生產的合作意愿。
選擇與中國合作,龐大的市場往往是考量之一。的確,中國市場規模堪比整個歐洲,這一優勢單個國家難以比擬。不過,德國人的眼光不只看到了中國的“大”,更認識到在“工業4。0”時代中國之“強”。
1987年9月20日,德國教授維納·措恩在北京參與發送中國首封電子郵件。談到如今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措恩連呼“奇跡”。他認為,在這一領域,中國已具備較強的全球競爭力,軟件行業優勢尤為突出,有著廣泛的年輕人才儲備。
在漢諾威,馬云“刷臉”,海爾拿出“空氣盒子”,大唐電信展示“車聯網”,“中國創造”讓IT發燒友和業界專家擊節叫好。多款中國產品獲得漢諾威工業設計金獎,也是“中國創造”得到國際認可的明證。
此外,在數字化環境下,各行業“新桃換舊符”,轉型中的后發優勢會更加顯著。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長孔翰寧指出,德國很多企業雖然實力強勁,但面對數字化新環境,必須投入大量資源轉變舊有商業模式及內部結構,而中國多數企業并不需要經歷這樣的適應過程,這是中國的又一優勢。
有理由相信,中德在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將不止于漢諾威,“創新合作年”也僅僅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