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5,印刷企業求發展,置于經濟大環境中高瞻遠矚,全盤布局,至關重要。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在合理區間運行,基本實現政策目標
經濟增長實現目標,但面臨下行壓力。2014年,中國GDP實現63.65萬億元,增長7.4%,符合年初增長7.5%左右的政策目標。但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從需求方面看,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滑過快,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從供給方面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延續回落趨勢,全年累計同比增長8.3%,增速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由工業用電量增速、鐵路貨運量增速和銀行中長期貸款增速合成的指數整體回落,全年累計同比為5.83%,增速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
物價漲幅低位徘徊,出現輕微通貨緊縮。2014年,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累計同比增速從1月份的2.49%下跌至12月的2.0%,2015年1月,CPI當月同比增速跌至0.8%。全部工業品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35個月負增長,2015年1月,PPI當月同比增速跌至-4.30%。物價下跌原因,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二是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壓縮了流通環節成本。這兩個方面都是利好;三是產能過剩,四是需求不足。因此,要對癥下藥,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既要適度放松貨幣,又要加大結構調整和改革力度。
就業形勢較為穩定,但面臨結構性問題。2014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22萬人,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5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09%。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近7億人。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吸納了較多就業人口;隨著老齡化社會來臨,每年自然退出工作崗位人數增多,成為保障就業的有利因素。未來幾年,中國勞動力適齡人口比例將下降,但是重點群體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跨境資本流出快速增長。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從2007年的10.08%下跌,已連續四年低于3%。2014年,經常項目順差213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244億美元,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累計值為2%。外匯儲備增長顯著放緩。2014年四季度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為912億美元,表明跨境資本流動由流入轉向了流出。
增長動力趨緩,結構出現優化
固定資產投資下滑。2014年底,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50.20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增速同比回落3.9個百分點。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33.6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長25.4%,增速同比回落2.9個百分點。截至2014年底,一產投資完成額累計1.20萬億元,同比增長33.9%,增速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二產投資20.81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三產投資28.19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
消費增長小幅回落,出現新的消費熱點。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26.24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特別是餐飲業收入增長疲弱,2012年餐飲業平均增速為14%,2013年徘徊在8%~9%,2014年恢復到9%~10%。但是,網絡零售保持旺盛,信息消費快速增長。2014年,全國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累計增長56.2%,通訊器材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32.7%,增速同比加快12.3個百分點。
外貿形勢疲弱,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平穩增長。2014年,進出口總值4.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出口2.3億美元,同比增長6.1%;進口1.96億美元,同比增長0.4%;貿易順差3824.6億美元,同比增長47.7%。相比2013年,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速分別下降4.15、1.72和6.84個百分點。2014年,全國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3778家,同比增長4.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95.6億美元,同比增長1.7%(未含金融業數據)。新增對外直接投資10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繼續保持世界第三位。
經濟結構優化。供給方面,2014年第4季度,一產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4.1%,對GDP增長貢獻為5.2%;二產增加值增長7.3%,對GDP增長貢獻為43.2%;三產增加值增長為8.1%,對GDP增長貢獻為51.6%。需求方面,2014年第4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1.2%,增速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2014年,資本形成對GDP貢獻下降,凈出口對GDP貢獻波動較大。
財政金融運行平穩,也面臨一些新問題
財政收支。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累計140350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中央財政收入64490億元,同比增長7.1%;地方財政收入(本級)75860億元,同比增長9.9%。全國財政支出累計151662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22570億元,同比增長10.2%;地方財政支出129092億元,同比增長7.8%。近年來,收入分配結構趨于改善。2014年9月,公共財政收入累計同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累計同比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累計同比分別增長8.1%、9.3%和9.7%,都超過了當期GDP增速。
貨幣金融。2014年,廣義貨幣M2增速保持中性,呈溫和下跌趨勢,從2013年底的13.6%下跌到2014年底的12.2%。狹義貨幣M1增速下跌較快,從2013年底的9.3%下跌到2014年底的3.2%。全年社會融資規模16.4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萎縮4.8%。截至2014年底,各項貸款余額81.68萬億元,同比增長13.6%。2014年2季度以來,穩健貨幣政策逐步朝寬松方向微調,服務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成為重要任務。總體看,貨幣供應增長平穩,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社會融資結構和跨境資本流動出現新的變化,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性增強,跨境資本流動從“流入”轉向“流出”;加強影子銀行體系監管,同業及理財等表外業務監管加強;銀行資產負債規模擴張勢頭趨緩;存貸利差收窄,利潤增速放緩;信用風險增大,不良風險暴露增多;資金“脫媒”趨勢增加。金融調控劍指“融資難、融資貴”,企業融資成本有所下降。
房地產市場。2014年底,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10.5%,增速同比下滑9.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長-7.6%,增速同比下滑24.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金額同比增長-6.3%,增速同比下降32.6個百分點。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和二手住宅價格指數逐月下跌。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當月同比增長-4.3%,同比下跌13.5個百分點;12月,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當月同比增長-3.9%,同比下跌9.1個百分點。2014年4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跡象。12月,50個城市房地產銷售面積在相對10至11月高位水平上,環比出現7%以上增長,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為20%。但是,隨著老齡化社會漸行漸近,樓市供求關系從過去供不應求轉變為整體平衡和局部過剩,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持續性暴漲。
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出現新變化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較快。2014年,中國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糧食產量達到1214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十一連增”,其他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裕;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900元左右,實現“十一連快”;城鄉居民收入之比下降到3∶1以下;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但是,目前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已經超過進口價格,繼續提價遇到了“天花板”,農業生產補貼也遇到了“天花板”。與此同時,農業成本仍處在上升通道,農業資源稟賦先天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
工業經濟運行平穩,企業經營困難增多。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增速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累計同比增長9.4%,高于采礦業的4.5%。在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較高的行業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及運輸設備制造等產業占大多數,顯示產業結構優化。但是企業經營困難增加。2014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3%,同比回落8.9個百分點;工業企業虧損達4.3萬家,累計同比增加12.2%,同比上升7.9個百分點;虧損金額累計同比增加22.5%,同比上升27.9個百分點。
服務業快速發展。2014年,中國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0.7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8.2%,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批發和零售業累計同比增長7.0%,增速同比下滑0.2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累計同比增長9.7%,增速同比下滑0.7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累計同比增長6.2%,增速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金融業累計同比增長9.1%,增速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房地產業累計同比增長2.3%,增速同比下滑5個百分點;其他服務業累計同比增長7.6%,增速同比下滑1.4個百分點。
中西部經濟發展快于東部。2014年12月,東、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7.1%、8.1%、10.6%,表現為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東部,但與2013年底相比都有所下降,增速同比分別下降1.8、2.4和0.7個百分點。近年來,國內產業梯度轉移,宏觀政策給予中西部支持,內陸省份迎來更多發展機會,加大了公路鐵路、城鎮化等基礎建設投資。國家通過產業轉移和重點產業布局調整,深化區域合作,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實現了東中西部良性互動,增強了中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2015年中國經濟展望
2015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平穩運行。預計全年經濟增速為7.1%左右,CPI漲幅保持在1.8%左右;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300萬個;固定資產投資繼續穩中略降,預計增長14%左右,回落至本世紀以來最低點;消費保持穩定,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出口增長6%左右,進口增長4%左右,全年外貿順差略有擴大,占GDP比重保持穩定。
2015年的經濟發展存在四個有利條件
世界經濟將持續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5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5%,比2014年提高0.2%。但也要看到,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總體仍較為疲弱,短期內難以真正走出低谷,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出現分化,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前期政策效應逐步釋放。2014年中央出臺的定向降準、結構性減稅、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建設、穩定外貿、擴大信息體育消費,以及在年底實施的全面降息和基礎設施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PPP)等政策,大多需要跨年度執行。
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內需增長有很大潛力。供給方面,勞動力人口減少、儲蓄率下降,但是人力資本、資本存量等要素供給質量提高。消費方面,目前就業形勢良好,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投資方面,“十二五”規劃即將收官,一些規劃項目建設進度將加快,出口回暖也將帶動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中國地緣遼闊,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可以創造巨大投資需求。
改革紅利顯現。2014年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2015年還將實施一批重大改革,改革紅利將逐步釋放。
2015年經濟發展也面臨四個不利因素
全球經濟及其政策分化,影響中國出口。美國經濟穩定增長,失業率穩步下降。歐盟經濟止跌企穩。日本經濟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回升,但回升勢頭較弱。特別是美聯儲加息、歐元區量化寬松政策和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等,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乏力。受制造業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影響,民間投資意愿減弱。短期內房地產市場難以走出低迷,制約了投資和相關行業增長。稅收和土地出讓收入減少,償債進入高峰期,地方政府“加杠桿”投資能力有限。部分地區在建項目和儲備項目不多。
企業經營困難。PPI持續負增長提高了企業融資實際利率。企業整體負債率偏高,加之經濟處在下行通道,受資產負債表收縮影響,企業債務杠桿率將加大。受主要工業品價格下降影響,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增加,庫存周轉率下降,企業去庫存壓力加大。企業的資金、用工、土地、運輸成本上升,在環保、技改和節能減排等投入增加。一些地方財政增收壓力較大,存在加重企業負擔現象。
環保指標約束,對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經濟平穩轉入新常態的政策建議
2015年的宏觀調控,應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繼續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擴開放”,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守底線,堅持速度服從質量,注重改革釋放活力,為經濟平穩轉入新常態和“十三五”順利開局奠定良好基礎。
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適當擴大中央財政支出與赤字規模。2015年中央政府預算赤字增加到1.7~1.9萬億元、擴大赤字率至2.5%~2.7%。實現地方政府債務與融資體制平穩轉換,保障地方公共服務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穩定。圍繞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重點產業技術改造、創新及“兩化融合”項目;采取政府收購商品房作為保障性用房方式,維護房地產市場正常運行。加大對首次購房者信貸與稅收優惠,適當放寬二套房貸款政策;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縮小高檔消費品境內外價差,促進海外奢侈消費品消費回流國內市場;促進電子信息消費、農村服務消費、綠色循環消費等新型消費。落實好社會政策“兜底”要求。財政支出方面,推出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完善轉移支付功能。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范圍。擴大對小微企業減稅力度。降低進口環節關稅,促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調整稅制結構,支持企業研發、成果轉化。理順中央與地方稅收關系,規范發行自發自還的地方債券,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
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穩步推進金融改革開放。注重政策的松緊適度、定向調控和改革創新。M2增長維持在13%~14%,新增人民幣貸款11萬億元左右,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7萬億元左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金融環境。適時對金融機構全面降準2~3次;下調基準利率水平1~2次,每次下調0.25個百分點;指導商業銀行適當降低各類貸款利率,緩解企業融資貴的問題。發揮信貸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的作用,加強定向調控,促進信貸結構優化。加大企業債務重組,避免風險擴散。適當放寬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沖銷規定,將企業擔保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共享。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均衡基礎上相對穩定。利用各地自由貿易實驗區,穩步推進資本賬戶對外開放,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強外匯資金跨境流動監測和監管,豐富企業外匯避險品種,防范資本流動風險,維護國內金融穩定。加快發展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在合理區間運行,基本實現政策目標
經濟增長實現目標,但面臨下行壓力。2014年,中國GDP實現63.65萬億元,增長7.4%,符合年初增長7.5%左右的政策目標。但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從需求方面看,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滑過快,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從供給方面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延續回落趨勢,全年累計同比增長8.3%,增速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由工業用電量增速、鐵路貨運量增速和銀行中長期貸款增速合成的指數整體回落,全年累計同比為5.83%,增速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
物價漲幅低位徘徊,出現輕微通貨緊縮。2014年,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累計同比增速從1月份的2.49%下跌至12月的2.0%,2015年1月,CPI當月同比增速跌至0.8%。全部工業品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35個月負增長,2015年1月,PPI當月同比增速跌至-4.30%。物價下跌原因,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二是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壓縮了流通環節成本。這兩個方面都是利好;三是產能過剩,四是需求不足。因此,要對癥下藥,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既要適度放松貨幣,又要加大結構調整和改革力度。
就業形勢較為穩定,但面臨結構性問題。2014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22萬人,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5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09%。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近7億人。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吸納了較多就業人口;隨著老齡化社會來臨,每年自然退出工作崗位人數增多,成為保障就業的有利因素。未來幾年,中國勞動力適齡人口比例將下降,但是重點群體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跨境資本流出快速增長。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從2007年的10.08%下跌,已連續四年低于3%。2014年,經常項目順差213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244億美元,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累計值為2%。外匯儲備增長顯著放緩。2014年四季度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為912億美元,表明跨境資本流動由流入轉向了流出。
增長動力趨緩,結構出現優化
固定資產投資下滑。2014年底,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50.20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增速同比回落3.9個百分點。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33.6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長25.4%,增速同比回落2.9個百分點。截至2014年底,一產投資完成額累計1.20萬億元,同比增長33.9%,增速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二產投資20.81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三產投資28.19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
消費增長小幅回落,出現新的消費熱點。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26.24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特別是餐飲業收入增長疲弱,2012年餐飲業平均增速為14%,2013年徘徊在8%~9%,2014年恢復到9%~10%。但是,網絡零售保持旺盛,信息消費快速增長。2014年,全國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累計增長56.2%,通訊器材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32.7%,增速同比加快12.3個百分點。
外貿形勢疲弱,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平穩增長。2014年,進出口總值4.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出口2.3億美元,同比增長6.1%;進口1.96億美元,同比增長0.4%;貿易順差3824.6億美元,同比增長47.7%。相比2013年,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速分別下降4.15、1.72和6.84個百分點。2014年,全國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3778家,同比增長4.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95.6億美元,同比增長1.7%(未含金融業數據)。新增對外直接投資10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繼續保持世界第三位。
經濟結構優化。供給方面,2014年第4季度,一產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4.1%,對GDP增長貢獻為5.2%;二產增加值增長7.3%,對GDP增長貢獻為43.2%;三產增加值增長為8.1%,對GDP增長貢獻為51.6%。需求方面,2014年第4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1.2%,增速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2014年,資本形成對GDP貢獻下降,凈出口對GDP貢獻波動較大。
財政金融運行平穩,也面臨一些新問題
財政收支。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累計140350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中央財政收入64490億元,同比增長7.1%;地方財政收入(本級)75860億元,同比增長9.9%。全國財政支出累計151662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22570億元,同比增長10.2%;地方財政支出129092億元,同比增長7.8%。近年來,收入分配結構趨于改善。2014年9月,公共財政收入累計同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累計同比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累計同比分別增長8.1%、9.3%和9.7%,都超過了當期GDP增速。
貨幣金融。2014年,廣義貨幣M2增速保持中性,呈溫和下跌趨勢,從2013年底的13.6%下跌到2014年底的12.2%。狹義貨幣M1增速下跌較快,從2013年底的9.3%下跌到2014年底的3.2%。全年社會融資規模16.4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萎縮4.8%。截至2014年底,各項貸款余額81.68萬億元,同比增長13.6%。2014年2季度以來,穩健貨幣政策逐步朝寬松方向微調,服務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成為重要任務。總體看,貨幣供應增長平穩,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社會融資結構和跨境資本流動出現新的變化,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性增強,跨境資本流動從“流入”轉向“流出”;加強影子銀行體系監管,同業及理財等表外業務監管加強;銀行資產負債規模擴張勢頭趨緩;存貸利差收窄,利潤增速放緩;信用風險增大,不良風險暴露增多;資金“脫媒”趨勢增加。金融調控劍指“融資難、融資貴”,企業融資成本有所下降。
房地產市場。2014年底,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10.5%,增速同比下滑9.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長-7.6%,增速同比下滑24.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金額同比增長-6.3%,增速同比下降32.6個百分點。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和二手住宅價格指數逐月下跌。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當月同比增長-4.3%,同比下跌13.5個百分點;12月,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當月同比增長-3.9%,同比下跌9.1個百分點。2014年4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跡象。12月,50個城市房地產銷售面積在相對10至11月高位水平上,環比出現7%以上增長,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為20%。但是,隨著老齡化社會漸行漸近,樓市供求關系從過去供不應求轉變為整體平衡和局部過剩,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持續性暴漲。
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出現新變化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較快。2014年,中國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糧食產量達到1214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十一連增”,其他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裕;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900元左右,實現“十一連快”;城鄉居民收入之比下降到3∶1以下;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但是,目前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已經超過進口價格,繼續提價遇到了“天花板”,農業生產補貼也遇到了“天花板”。與此同時,農業成本仍處在上升通道,農業資源稟賦先天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
工業經濟運行平穩,企業經營困難增多。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增速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累計同比增長9.4%,高于采礦業的4.5%。在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較高的行業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及運輸設備制造等產業占大多數,顯示產業結構優化。但是企業經營困難增加。2014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3%,同比回落8.9個百分點;工業企業虧損達4.3萬家,累計同比增加12.2%,同比上升7.9個百分點;虧損金額累計同比增加22.5%,同比上升27.9個百分點。
服務業快速發展。2014年,中國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0.7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8.2%,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批發和零售業累計同比增長7.0%,增速同比下滑0.2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累計同比增長9.7%,增速同比下滑0.7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累計同比增長6.2%,增速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金融業累計同比增長9.1%,增速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房地產業累計同比增長2.3%,增速同比下滑5個百分點;其他服務業累計同比增長7.6%,增速同比下滑1.4個百分點。
中西部經濟發展快于東部。2014年12月,東、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7.1%、8.1%、10.6%,表現為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東部,但與2013年底相比都有所下降,增速同比分別下降1.8、2.4和0.7個百分點。近年來,國內產業梯度轉移,宏觀政策給予中西部支持,內陸省份迎來更多發展機會,加大了公路鐵路、城鎮化等基礎建設投資。國家通過產業轉移和重點產業布局調整,深化區域合作,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實現了東中西部良性互動,增強了中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2015年中國經濟展望
2015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平穩運行。預計全年經濟增速為7.1%左右,CPI漲幅保持在1.8%左右;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300萬個;固定資產投資繼續穩中略降,預計增長14%左右,回落至本世紀以來最低點;消費保持穩定,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出口增長6%左右,進口增長4%左右,全年外貿順差略有擴大,占GDP比重保持穩定。
2015年的經濟發展存在四個有利條件
世界經濟將持續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5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5%,比2014年提高0.2%。但也要看到,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總體仍較為疲弱,短期內難以真正走出低谷,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出現分化,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前期政策效應逐步釋放。2014年中央出臺的定向降準、結構性減稅、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建設、穩定外貿、擴大信息體育消費,以及在年底實施的全面降息和基礎設施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PPP)等政策,大多需要跨年度執行。
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內需增長有很大潛力。供給方面,勞動力人口減少、儲蓄率下降,但是人力資本、資本存量等要素供給質量提高。消費方面,目前就業形勢良好,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投資方面,“十二五”規劃即將收官,一些規劃項目建設進度將加快,出口回暖也將帶動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中國地緣遼闊,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可以創造巨大投資需求。
改革紅利顯現。2014年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2015年還將實施一批重大改革,改革紅利將逐步釋放。
2015年經濟發展也面臨四個不利因素
全球經濟及其政策分化,影響中國出口。美國經濟穩定增長,失業率穩步下降。歐盟經濟止跌企穩。日本經濟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回升,但回升勢頭較弱。特別是美聯儲加息、歐元區量化寬松政策和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等,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乏力。受制造業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影響,民間投資意愿減弱。短期內房地產市場難以走出低迷,制約了投資和相關行業增長。稅收和土地出讓收入減少,償債進入高峰期,地方政府“加杠桿”投資能力有限。部分地區在建項目和儲備項目不多。
企業經營困難。PPI持續負增長提高了企業融資實際利率。企業整體負債率偏高,加之經濟處在下行通道,受資產負債表收縮影響,企業債務杠桿率將加大。受主要工業品價格下降影響,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增加,庫存周轉率下降,企業去庫存壓力加大。企業的資金、用工、土地、運輸成本上升,在環保、技改和節能減排等投入增加。一些地方財政增收壓力較大,存在加重企業負擔現象。
環保指標約束,對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經濟平穩轉入新常態的政策建議
2015年的宏觀調控,應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繼續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擴開放”,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守底線,堅持速度服從質量,注重改革釋放活力,為經濟平穩轉入新常態和“十三五”順利開局奠定良好基礎。
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適當擴大中央財政支出與赤字規模。2015年中央政府預算赤字增加到1.7~1.9萬億元、擴大赤字率至2.5%~2.7%。實現地方政府債務與融資體制平穩轉換,保障地方公共服務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穩定。圍繞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重點產業技術改造、創新及“兩化融合”項目;采取政府收購商品房作為保障性用房方式,維護房地產市場正常運行。加大對首次購房者信貸與稅收優惠,適當放寬二套房貸款政策;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縮小高檔消費品境內外價差,促進海外奢侈消費品消費回流國內市場;促進電子信息消費、農村服務消費、綠色循環消費等新型消費。落實好社會政策“兜底”要求。財政支出方面,推出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完善轉移支付功能。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范圍。擴大對小微企業減稅力度。降低進口環節關稅,促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調整稅制結構,支持企業研發、成果轉化。理順中央與地方稅收關系,規范發行自發自還的地方債券,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
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穩步推進金融改革開放。注重政策的松緊適度、定向調控和改革創新。M2增長維持在13%~14%,新增人民幣貸款11萬億元左右,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7萬億元左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金融環境。適時對金融機構全面降準2~3次;下調基準利率水平1~2次,每次下調0.25個百分點;指導商業銀行適當降低各類貸款利率,緩解企業融資貴的問題。發揮信貸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的作用,加強定向調控,促進信貸結構優化。加大企業債務重組,避免風險擴散。適當放寬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沖銷規定,將企業擔保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共享。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均衡基礎上相對穩定。利用各地自由貿易實驗區,穩步推進資本賬戶對外開放,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強外匯資金跨境流動監測和監管,豐富企業外匯避險品種,防范資本流動風險,維護國內金融穩定。加快發展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