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基層工作經驗
為自主創業打下基礎
羅朝煒是湖南人,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他,憑著一句俗語“東南西北中,發財在廣東”,選擇了華南理工大學,就讀高分子材料加工機械專業。
1993年,羅朝煒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從事設備管理工作。兩年后,羅朝煒進了世界500強企業瑞典利×公司廣州代表處工作。當時,在中國,液體食品包裝利×是獨家經營,壟斷生意,中國的奶業巨頭都用利×包裝。羅朝煒剛進利×時,工資就已經是在華南輪胎公司工作時的10倍。在利×工作3年,羅朝煒一直做服務工程師,一邊維修,一邊接受各種培訓,技術上有了很大進步。隨著對設備和產品的深入了解,羅朝煒的創業欲望與日俱增。
困難面前不言放棄
實現包裝材料國產化
1999年8月,羅朝煒與另外兩個合伙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廣州利慧包裝有限公司(2009年改名廣州市銘慧包裝機械有限公司)。雖說是公司,但沒有廠房,辦公地點就是羅朝煒的家,辦公設備只有一張臺、一臺電腦和一部電話。除了3個合伙人之外,就只有羅朝煒的母親一名員工,她負責財務工作及后勤打雜。
羅朝煒一邊做老行當——包裝設備的維修調試,一邊開始研制無菌制劑復合包裝材料及生產設備的配件。他精湛的技術、高品質的服務,加上服務費低,贏得很多老客戶的惠顧。這為他贏得了第一桶研發啟動金。不到一年,羅朝煒等成功研制了液體食品無菌包裝紙基復合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
但即使羅朝煒的紙包裝材料不比外企的遜色,客戶下訂單還是很謹慎。羅朝煒扛著一卷大概45公斤的包裝材料乘坐大巴到中山、東莞求客戶試。“2000年1月,我們跟國內一個客戶簽合同。當時,我們把所有資金都用于購買材料,而國外的包裝材料競爭對手用利誘的方式,把這個單搶了。材料全在倉庫堆著,客戶卻毀約了,銘慧陷入資金周轉困境。3個股東湊了1萬元,以很低的價格接了設備改造業務,才讓公司重新運轉起來。這段時間非常痛苦,當時想過放棄,想想覺得很不容易做一個事情,就再堅持一下。”羅朝煒說。
價格優惠,質量有保證,雙重的優勢,讓越來越多客戶認可了羅朝煒他們研發的包裝材料,訂單也多起來。后來,銘慧以技術入股形式與江蘇丹陽一家包裝公司合作,很快啟動了無菌制劑復合包裝材料的生產,并以最快速度投入市場。
2000年6月,利慧公司開始商業化生產,價格比利×便宜20%多。在此之前,利×每年上漲包裝材料的價格,自那以后,利×不但不漲,還降價。以250毫升的液體包裝盒為例,從當初的0.46元降到了現在的0.2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