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際產業分工體系正在重塑,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
在23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指出,發達國家正在加緊重振制造業,而發展中國家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制造業,推動工業化的進程。各國注重將制造業創新作為驅動經濟發展轉型的核心力量,紛紛把發展先進制造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如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的計劃、德國工業4.0,英國制造2050、新工業法國、印度制造戰略等。
“面對上述新動向、新情況,對我國來說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變得更加緊迫。”蘇波說。
“互聯網+”成為產業發展新常態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有消息稱,“中國制造2025”的十年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該規劃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出臺。蘇波表示,“中國制造2025”由工信部牽頭,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23個部委制定,是中國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建設制造業強國的宏偉藍圖。
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制造2025”是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也是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
從制造業大國向強國的轉變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全國兩會之后,各界熱議“互聯網+”概念,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都在積極探索和互聯網融合。
蘇波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引發全球產業發展的方式變革。從產業形態看,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互聯網+”成為產業發展新常態;從創新模式看,創新載體由單個企業向跨領域多主體的創新網絡轉變;從生產方式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融合不斷深化,智能制造加快發展;從組織形態看,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特征日益突出。
工業轉型升級蘊藏市場機會
日立公司首席執行官中西宏明也表示,現在日本正在推進社會創新事業,也在不斷追求IT技術在更多領域的擴大、應用。商業理念要從產品和技術為重心轉向市場為重心,要把人的因素和高技術結合起來。他認為,對于當下的中國工業來說,實現協作生產是最重要的。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沃爾克馬爾·鄧納爾則認為,在傳統制造業引入IT技術需要一些新的競爭力,比如說軟件的競爭力和IT的競爭力,所以這兩個競爭力是中國需要改進的。另外,需要一種產業轉型和經濟轉型的精神,需要本著協作的精神嘗試新的東西。
對于在中國長期經營的眾多跨國公司來說,中國的工業轉型升級中蘊藏了非常多的市場機會。在產業形態、商業模式的變革中,傳統產業如何把握機遇?它們面臨著和中國企業同樣的一些問題。
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凱颯表示,中國工業4.0已經在發生。對于西門子來說,需要在培訓和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比如職業教育,同時還有一些軟性技能的培養、工程能力的培養。改革很大的一塊就是結構改革,結構改革就是讓資源更好地適應現代產業的需要,能夠滿足工業4.0戰略的需要。西門子在中國的經營也不能短視。
在23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指出,發達國家正在加緊重振制造業,而發展中國家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制造業,推動工業化的進程。各國注重將制造業創新作為驅動經濟發展轉型的核心力量,紛紛把發展先進制造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如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的計劃、德國工業4.0,英國制造2050、新工業法國、印度制造戰略等。
“面對上述新動向、新情況,對我國來說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變得更加緊迫。”蘇波說。
“互聯網+”成為產業發展新常態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有消息稱,“中國制造2025”的十年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該規劃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出臺。蘇波表示,“中國制造2025”由工信部牽頭,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23個部委制定,是中國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建設制造業強國的宏偉藍圖。
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制造2025”是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也是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
從制造業大國向強國的轉變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全國兩會之后,各界熱議“互聯網+”概念,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都在積極探索和互聯網融合。
蘇波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引發全球產業發展的方式變革。從產業形態看,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互聯網+”成為產業發展新常態;從創新模式看,創新載體由單個企業向跨領域多主體的創新網絡轉變;從生產方式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融合不斷深化,智能制造加快發展;從組織形態看,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特征日益突出。
工業轉型升級蘊藏市場機會
日立公司首席執行官中西宏明也表示,現在日本正在推進社會創新事業,也在不斷追求IT技術在更多領域的擴大、應用。商業理念要從產品和技術為重心轉向市場為重心,要把人的因素和高技術結合起來。他認為,對于當下的中國工業來說,實現協作生產是最重要的。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沃爾克馬爾·鄧納爾則認為,在傳統制造業引入IT技術需要一些新的競爭力,比如說軟件的競爭力和IT的競爭力,所以這兩個競爭力是中國需要改進的。另外,需要一種產業轉型和經濟轉型的精神,需要本著協作的精神嘗試新的東西。
對于在中國長期經營的眾多跨國公司來說,中國的工業轉型升級中蘊藏了非常多的市場機會。在產業形態、商業模式的變革中,傳統產業如何把握機遇?它們面臨著和中國企業同樣的一些問題。
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凱颯表示,中國工業4.0已經在發生。對于西門子來說,需要在培訓和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比如職業教育,同時還有一些軟性技能的培養、工程能力的培養。改革很大的一塊就是結構改革,結構改革就是讓資源更好地適應現代產業的需要,能夠滿足工業4.0戰略的需要。西門子在中國的經營也不能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