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追溯同仁刻版印刷技藝的歷史傳承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3-24??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瀏覽次數:749
核心提示:
導讀:同仁刻版印刷技藝是青海安多藏族農耕社會生產和實踐中產生的一種藏族農民傳統手工技藝,其特點是在民間藏族群眾中進行手工技藝傳承的,以獨特的木刻印刷術,顯示出安多熱貢藏族傳統的木刻與印刷術的基本特征。

同仁刻版印刷技藝主要分布在同仁縣年都乎鄉卓隆村和郭麻日村。是以家庭傳統作坊為形式的手工刻版印刷技藝,鼎盛時期有刻版印刷作坊50余家,年銷售量在4500件左右,主要銷往塔爾寺、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貴南、貴德等地,同時還銷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和四川省等地。

同仁刻版印刷技藝產生于元代,早在十三世紀末期,名為三旦仁欽的上師研發了藏經文刻版印刷術,他在刻版印刷技藝達到頂峰時期,就將該技藝傳承給兩個徒弟,僧眾丹增和比丘華藏。當時安多地區缺少刻版印刷的藝人,為了更好地發展傳承這門技藝,三旦仁欽將徒弟僧眾丹增留在身邊,在卓隆村從事刻版印刷技藝,將徒弟比丘華藏指派到四川德格從事刻版印刷技藝。三年之后,兩個徒弟的刻版技藝得到了三旦仁欽的認可。從此兩位徒弟以刻版印刷技藝師父的身份進行傳承。他們一邊從事農業生產,一邊進行刻版印刷制作,使刻版印刷技藝以家族傳承方式一代一代相傳到至今。

同仁刻版印刷的主要體裁有經書、繪畫圖案(龍達“風馬”)、人獸和睦圖、八卦圖及各種佛像等,按題材分類主要有祭祀山神、二郎廟神、祭天、祭地、農事耕作、節令習俗、“六月會”、歷史典籍,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招財進寶,吉祥如意等精神生活追求,反映了當地農耕社會生活和民俗生活以及藏傳佛教文化的諸多內容。主要代表作有《瑪囊松本》(共5400件刻版)、《智格勒日松本》、《格謝阿日松本》、《云增倉格木》等;還有《人獸和睦圖》、《釋迦佛像》、《文殊菩薩佛像》、《龍達》、《八卦圖》、《壇城》(120種圖案)。

同仁刻版印刷技藝是青海安多藏族農耕社會生產和實踐中產生的一種藏族農民傳統手工技藝,其特點是在民間藏族群眾中進行手工技藝傳承的,其作品流行于藏區藏傳佛教寺院,亦有少量的印刷品用于農家村民的祭祀、驅邪、裝飾、節慶等諸多方面。大量的印刷作品以藏文經書、藏文歷史、典籍、佛教人物圖像、壇城設計圖案為主要內容。刻版形制以長條形、矩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形式,與中原漢族黑白木刻版印刷相近,但具有濃厚的藏族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同仁刻版印刷技藝以獨特的木刻印刷術,顯示出安多熱貢藏族傳統的木刻與印刷術的基本特征。

作為青海藏族農耕文化與宗教文化相交融的縮影,同仁刻版印刷技藝對于研究藏族早期的歷史文化、印刷術、宗教與藝術的傳播,以及藏族人類學和文明進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其精湛的手工技藝,是藏文化重要的承載者和傳遞者,是研究藏族歷史、宗教、文化、科學技術重要的依據和見證,也是中華文化文字印刷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活化石價值。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麻城市| 鄂托克前旗| 辽宁省| 淮阳县| 峨山| 彰化县| 哈巴河县| 阳泉市| 高雄县| 衡水市| 陇西县| 疏附县| 来宾市| 都江堰市| 航空| 大冶市| 客服| 茌平县| 新巴尔虎左旗| 哈巴河县| 西充县| 凤山市| 南陵县| 定兴县| 邳州市| 凤凰县| 渝北区| 阜新市| 沈阳市| 永登县| 丹东市| 绥棱县| 伊春市| 阳泉市| 沙田区| 玉屏| 沐川县| 雷波县| 通城县| 阿拉善右旗| 汽车|